早在八十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对产学研合作问题的研究。至今己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企业的调查开题报告。
连燕华(1994, 1996)认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赵克、朱新轩(1996)认为技术创新的基础由技术能力决定,学校和科研机构应该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李志强2005)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得出企业应该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关于合作模式:赵香兰(1995)认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是形成良好合作的基础.李廉水(1998)将产学研合作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共建实体四种形式黄胜杰、张毅(2002)提出三种模式:集成模式、联合模式、共建模式,以及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网络特性。关于利益分配问题:李廉水(1997)认为通常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方式有三种:即一次性支付、提成支付和按股份分利张伟(200动阐述了产学研各方在合作中的经济利益及社会效益,并对大学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高校搞好产学研结合利益分配的保障措施。杨得前(2007)基于演化博弈论建立了一个产学研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产学研合作的演化过程,分析表明,合作取得的效益越大,收益分配越公平,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越牢固。
关于产学研合作中的突出问题、障碍的研究,胡恩华(2001)指出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出现的5个方而问题:技术供给、技术需求、利益分配、风险投资、外部环境。王笑君(2001)指出风险分担不合理是目前限制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李文芳(1987)也指出了产学合作的阻碍:降低学术界的自主性、公共与私人资金划分不清、成果的所属问题、利益的冲突等等。
国外对产学研的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产学研合作对大学、企业与地区经济的影响和影响产学研发展的其他因素,也有一些专家提出了评价产学研联盟绩效的具体评价体系及方案。
Gregory Mike (2005)指出在竞争加剧的全球化今天,企业对高等院校的研究理念日益关注。 to +Motohashi Kazuyuki (2005)深入研究技术型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运作情况,指出近五年产学研作在非大型企业中扩展延伸,认为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效果更好mJian Cheng Guan, Yam Richard C. M.,Chiu Kam Mok(2005)助对九百五十家企业进行评价,取得产业创新程度和产学研合作程度成正比的结果。而用经济指标测评产学研合作绩效,产学研合作对其基本没有影响作用。AllenKathleen, Taylor Cyrus (2005)通过对阻碍大学新技术商业化的研究,提出立合作网络环境来化解此问题的方案。认dam D (2001)指出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要给与全方位的配合,企业的自保思想经常会给合作带来阻碍。提议大学要保持自主性,发挥自身优势,并且应间接代收政府或其它企业的应得利益。Richard B. Dashe (2003)产学研合作要发挥各方优势,增强应变能力,对各种情况及时做出改变。并表示二十一世纪,大学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目标在于提高创新系统的效率,而不是使高校与企业的地位发生变化。
以上就是查字典大学网为同学们带来的“16简述企业的调查开题报告”内容了,希望看完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力量,对同学的生活有所启示,更多内容在这里,请继续关注我们。
办公室恋情恶果VS好处
90后求职女生吴丽春:“相信勇敢之后必有春天”
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亟须顶层设计
职场为人处世三大准则:爱岗敬业 不卑不亢 自信坦然
创业,会给职业生涯加分多少?
中国IT城市满意度排名
15个细节助你走向美好的职业生涯
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排名 上海居首
大学生利用过年前短短的十几天兼职
大学生如何弥补自身的求职劣势
彩虹族成职场白领新宠
高校“求职达人” 毕业即获50万年薪 做好职业规划
别把职业规划当成口头禅
2010全球城市排名中国七城市上榜 北京排名十五
新兴职业发展遇瓶颈 或"无地用武"或"有市无人"
大一小伙骑单车37天到拉萨 全程2166公里
关于主动性的三个小故事
职场白领热门电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