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概述】
我国的广告法2015年初开始进行了修订,修订的一个热点正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问题。《爸爸去哪儿》等亲子节目走红后,不少明星带着孩子以代言人身份出现在各种广告中,这种现象需要改变。本次修订第二次审议的修订草案新增规定,十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得作广告代言人,针对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商品或者服务,不得含有以下内容:劝诱其要求家长购买广告商品或者服务,可能引发其模仿不安全行为。
【相关案例】
2008年,9岁的林妙可拍了黄金血康广告,后来该产品被指违法。自此开始有人提出缺乏判断意识的儿童不该做广告代言。
【预测题目】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广告法修订草案二审稿规定,不得利用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对于这项规定,你怎么看?
【解析】
这条新规的出发点无疑是良好的,目的在于保护未成年人,但是从一些方面来看,这样的条款却又是不妥当的,十岁以下禁代言有悖现代立法精神,其手段值得推敲。
首先,既然涉及的是立法问题,应该从法律的角度来谈。现代立法精神的一个原则是,要慎用限制权利的手段来达到保障权利的目的。违反这个原则就可能出现一些非常荒谬的法律,例如为了防止儿童受到网络上不健康内容的污染,就干脆禁用网络,或是禁止儿童使用电脑。像未成年人代言广告这样的事情,是损益兼具的活动,未必会侵犯未成年人的权益。
其次,广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我们插播在电视节目之间的纯广告外,还包括影视作品中各种植入的广告。儿童在电视中表演,但是按照商家要求穿着特定品牌的衣服、食用特定品牌的食品,是不是也属于代言,这些具体问题可能会带来操作上的难题,使得这条法规有失严谨。
可见,对儿童代言不能搞一刀切,一律禁止的做法太过极端,与其一概禁止,倒不如予以规范,明确儿童代言的适用范围,需要注意的细节等。比如在商品广告中不得过度暴露孩子的身体、部分商品不得使用儿童代言人、不得用儿童故意诱导购买等等。
除此之外,不妨借鉴国外电影分级的经验,对广告进行分级。这样一来,哪些广告适合未成年人代言,哪些广告适合各个阶段的未成年人来看,就比较清楚了。例如,《广告法》应该禁止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代言商业广告,但应该允许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代言适合他们年龄的公益广告。
以上就是查字典大学网为同学们带来的“面试热点:儿童代言广告该不该禁止”内容了,希望看完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力量,对同学的生活有所启示,更多内容在这里,请继续关注我们。
办公室恋情恶果VS好处
90后求职女生吴丽春:“相信勇敢之后必有春天”
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亟须顶层设计
职场为人处世三大准则:爱岗敬业 不卑不亢 自信坦然
创业,会给职业生涯加分多少?
中国IT城市满意度排名
15个细节助你走向美好的职业生涯
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排名 上海居首
大学生利用过年前短短的十几天兼职
大学生如何弥补自身的求职劣势
彩虹族成职场白领新宠
高校“求职达人” 毕业即获50万年薪 做好职业规划
别把职业规划当成口头禅
2010全球城市排名中国七城市上榜 北京排名十五
新兴职业发展遇瓶颈 或"无地用武"或"有市无人"
大一小伙骑单车37天到拉萨 全程2166公里
关于主动性的三个小故事
职场白领热门电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