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天都有新鲜事。下面本文就跟大家说一说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事业单位职工必须要知道的5件事情。
1.今后哪些事业单位人员可能会被单位“炒鱿鱼”?
长期“请假”的员工将有可能被解聘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五、十六、十八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解除聘用合同。
2. 施行聘任制,事业单位人员年龄大了以后会被单位扫地出门吗?
不会的,十年以上员工可申请签订“终身合同”
对于已经有十年以上工龄的事业单位员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本人可以申请签订一直到退休的合同,这一张合同就从十一年以后一直到退休,这样有利于一些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安心工作,不需要考虑这个聘期到了以后下一步怎么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际上既促动了流动,又相对能够稳定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
3. 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待遇会被削减吗?
福利待遇将向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倾斜
对于事业单位人员的福利待遇问题,目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差距比较大。未来事业单位人员福利方面将会逐步缩小差距,改革会兼顾边远地区、基层岗位、基层事业单位的人员,这些政策今后倾斜的力度应该更多地向基层事业单位的人员倾斜。
4.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施行后,事业单位人员会涨工资吗?
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水平受市场因素影响,可升可降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一个特点是体现激励性,激励事业单位员工通过自己的业绩来获取更多报酬。另外一个特点是提出了正常增长机制问题。建立正常的增长机制使事业单位工资的决定机制发生了变化,今后事业单位工资变化主要由市场来决定,整个社会的工资上去了,事业单位的工资总体就往上正常增长。今后可能会升,也可能往下调,因为要看社会的平均工资,看物价,看企业。
5.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施行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需要补缴养老保险吗?
条例施行后在职员工要缴纳养老保险,已经退休的不用缴纳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从7月1日起,逾三千万的事业编制人员将开始参加社会保险。已经退休的人员还需不需要补缴社保?据说事业单位人员缴纳社保可能会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进行实施。《条例》出台以前的,按照老办法不用再缴纳社保,这样做有利于稳定退休人员的待遇,退休金的补贴还是要同时考虑共享成果。《条例》实施以后的人员,按照新的办法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福建安溪县创建“大学生茶学社”助力茶文化推广
《就业面对面》系列访谈——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指导
成都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出新招
大学生求职:企业看重基础素质
河北鼓励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
自动聊天神器“小黄鸡”爆红折射大学生精神孤独
大学生毕业后究竟去向何方 适合自己才是关键
新疆:就业率两年低于六成高职专业减招或停招
五国大学校长:大学教育无需完全为就业市场“折腰”
调查:高职高专毕业生“负翁族”与“月光族”更多
大学生村官干得好 首年月薪可达4500元
人社部: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重点帮扶
广东本科生平均起薪2795元 哲学最高医学最低
节后辞职现象火爆:85后成主力 四原因促跳槽
宜春2013年首期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开班
“大学生就业难”引热议 委员建议放低姿态
女会计毕业后该何去何从
北京市三千单位为应届生供岗4.5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