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沦为廉价劳动力 弱势群体还需法律保障_工作规划-查字典大学网

实习生沦为廉价劳动力 弱势群体还需法律保障

2013-04-10 04:02:46pm

EXCEL表格是工作中的“亲密伴侣”,每天工作总免不了和复印、打印机进行多次的“亲密接触”,甚至于奔走于各个办公室端茶送水……这些就是当下大学实习生的“工作百态”。不可否认,实习是一个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阶梯,如果实习好了,自然可以提高实践能力,拓展就业机会。然而近年来,由于缺少相关法律规定,一些企业钻法律空子,将大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来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究竟是何种原因致使大学实习生沦为“廉价劳动力”?身为职场的“弱势群体”,实习生们又该如何寻求保护呢?

经常遭遇“被加班”窘境

“实习是希望得到一些锻炼,对今后的求职有所帮助。可公司一般不会安排吃重的活儿给我们实习生做,锻炼机会少得可怜。”小李今年9月即将进入大学最后一年的学习阶段,于是,他乘着暑假这一难得的空闲时间找了一份实习工作。据小李介绍,他实习的单位是一家中日合资的广告公司,专门负责汽车这一行业的广告策划与营销。“在策划一份广告方案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分析竞争公司对于该产品的市场广告投放量、分析之前其他广告公司对该产品所做的策划方案有何利弊,最终取长补短融入自己公司的方案之中。但可惜的是,这些具有挑战力的工作通通和我们实习生‘绝缘’。”小李无奈地表示,公司一般都只会安排实习生做一些较为机械的工作,最典型的就是数据输入。“最常见到的就是Excel表格啦,我几乎就是个数据录入员。有好几次白天忙得厉害,晚上睡觉做梦都做到Excel表格。”

除了无法接手具有挑战力的工作,能力得不到锻炼之外,超时工作也是让不少大学实习生头疼的麻烦事。小郑今年大四刚刚毕业,在一家公关公司实习。据其介绍,公司正式员工的工作强度的确非常大,而实习生就相对“轻松”许多,但最令她头疼的就是常常“被加班”。“实习生在公司其实地位很尴尬,你虽然工作量没有正式员工那么多,但你的作息制度得和正式员工基本保持一致。”小郑苦笑道,自己虽然手头上没活儿,但如果其他正式员工一直加班到晚上九、十点,作为实习生的她也得“干等”到相同的时间,等正式员工一起下班。

甘为“廉价劳动力”事出有因

大学实习生一直被认为是职场的“弱势群体”,除了工作辛苦之外,无法得到等值的劳动报酬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据粗略统计,一般大型外企公司支付实习生的酬劳为每天60-100元不等,其中全球五百强企业大多为80元-100元,个别公司甚至超出这一范畴;民营企业及部分国企,支付实习生的酬劳为每天30-60元不等;而一些专业较为特殊的行业,如医生、媒体等等,实习生基本不享受任何酬劳。

曾在某媒体实习过的小何说,实习期间,单位未曾支付给她任何形式的劳动报酬。相反,每天的路费、餐费都是自己贴钱。当问及,如此“不划算”的一份实习工作,为何还要继续下去呢?小何苦笑着回答:“媒体这一行业的实习本来就比较特殊,也很难进。希望能够好好表现争取留下来,如果不干还得再去找工作,到其他地方也是一样,都得经历这个阶段。”小何这一想法道出了众多实习生为何甘愿沦为“廉价劳动力”的原因。调查显示,有66.2%的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曾经被拖欠、克扣工资。而且,面对这种行为,有66.2%的大学生会为了争取将来被留用的一丝机会而放弃维权。

相关教育专家表示,高校毕业生实习期间权益得不到保障,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供大于求,工作不好找,大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很容易被不法企业利用。

实习生管理工作

让公司倍感“头疼”

其实,企业和实习生的关系并非像众人想象中的如此对立,不少企业也希望从优秀的实习生中挑选一些作为公司的“新鲜血液”。某知名500强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习生其实对于公司而言非常重要。“如果公司能从实习生中挑选出契合本公司要求的职员,那其实就为公司节约了大笔的人力成本。试想,如果实习生全都无法留用,公司又要重新再找一批新人、再进行培训,这耽误的不止是时间,更多的是加大了公司人力资本的投入。”

然而,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表示,如何管理好实习生是公司非常“头疼”的一件差事。部分实习生责任感低、专业性弱、工作情绪化、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与职场环境格格不入,让企业很难将他们与正式雇员一视同仁;加上企业无法像考核正式雇员一样考核实习生,对他们的工作质量难以把控,很多工作也难以去安排。“有些实习生自我定位模糊,觉得自己是来‘体验生活’的;但企业天然地认为既然来实习,就要有一个工作状态。”

此外,部分实习生散漫的工作态度也让人事相关负责人头疼不已。“想来就来”、“说走就走”,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很难保证。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告诉记者,经常有实习生打一个电话就请假,理由千奇百怪——“我今天学校里有讲座”、“我临时有点事”、“我要参加同学聚会”。

加强维权意识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实习制度,学校、企业之间尚未建立起互相配套的“实习市场”,导致大学生实习出现一系列难题。而法律上的空白缺失,导致实习、打工的混淆,使一些企业趁机有利可图,有法律漏洞可钻。

此类行为的违法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把不具备缔结劳动关系资格或尚不具备劳动法意义劳动者权利能力、行为能力的实习生当做“正式工”使用,违反了对于实习生的相关保护规范。二是在给实习生提供与“正式工”相同或近似劳动的同时,不给予“正式工”的相应权益,而剥削、榨取其劳动价值,违反了同工同酬的原则和规范。三是直接违反了关于工时、最低工资、基本社会保险的相关法律规定,企图逃避有关强制性义务。

上海市青年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律师表示,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很多。直接原因之一就是立法缺陷。《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于用人单位使用派遣工、实习生的行为,要么规定得十分粗疏,容易钻空子,要么没有规定。其次是地方劳动行政部门执法效能低下,甚至默许、纵容本地用人单位违法用工、降低成本。三是职能型的和社会性的执法监督机制能力不足。

有关专家呼吁,实习生自身应加强维权意识,保障自己的权利不受到侵害。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相关法律部门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使实习期间大学生的权益保障问题有法可依,把实习期间的大学生纳入法律制度的调整范围,或者出台更为明确的为实习期间大学生服务的法律,切实降低大学生因实习期间权益受损进行维权的成本,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院校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