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7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介绍_大学考研-查字典大学网

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7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介绍

2016-07-20 09:56:01am

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7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已经公布,具体详情如下: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培养简介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是鲁东大学科研和教学实力最强的研究型学院之一,在山东省物理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现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为省级特色专业,中国大学学科专业排行榜三星级专业(全国知名学科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依托原子与分子物理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高校分子设计与材料合成重点强化实验室,学院现有全日制物理学一级硕士点,以及学科教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两个全日制招生方向。此外,学院还培养学科教学(物理)方向的在职教育硕士和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的同等学历研究生。

2017年,学院在物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学科教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等方向招收研究生。学院现有物理学硕士生导师17人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导师7名;光学专业导师6名;凝聚态物理专业导师2名;理论物理专业导师2名;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方向硕士生导师2人,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导师2人。学院已经有119名全日制研究生、41名在职教育硕士毕业获得学位。目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37名,教育硕士研究生14名。

学院拥有完备的培养条件。计算设备有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30多台HP和DELL服务器、4台Dell-Precision 650工作站。计算软件主要有Material Studio3.2/6.0、MedeA 2.0, GAUSSIAN98/03、ADF2006、Crystal03/06、MOLPRO2000/2008、MOLCAS5.4、JAGUAR6.0 、VASP 4.6、Amber 9.0、ACES II 3、Nanosuiete(ATK2.1 +VNL1.3)、Turbomole 5.8等商业化软件及CPMD、GAMESS,HONDO、CP2K等大量共享软件。拥有Veceeo DI原子力显微镜、Tensor 37红外谱仪和磁控溅射制备系统、脉冲激光蒸发镀膜系统、电子束/电阻蒸发镀膜系统等大型设备。设有团簇与纳米结构、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分子反应动力学、薄膜材料、光学、理论物理6个研究室,有计算中心、资料室、学术报告厅、原子力显微镜室、大型仪器室以及研究生专用学习室和专用计算机房。2010年以来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24项,教育厅项目9项,新增各类立项经费1142万元。已发表SCI收录论文近267篇、EI收录25篇。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项。

研究生培养素质高、取得了丰硕成果。2007以来培养的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已经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Macromolecule》、《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等上发表被SCI收录论文169篇。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中,有4人分别到美国、葡萄牙、荷兰、澳大利亚攻读博士学位, 49人到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工作或读博,35人到中学或中专学校工作,3人到政府部门工作,14人到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学院培养的研究生每年就业率100%。

学院完备的研究条件、求实创新的理念、优越的工作环境、先进的管理机制不仅是高级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乐园,而且是众多学子深造提高的理想场所。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热诚欢迎各位考生报考我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

2017年招生政策

第一志愿考生优惠政策

1、只要达到国家A区分数线,可保证录取为我院研究生,除了国家规定的研究生享受待遇外,另外导师根据研究生科研情况提供科研补贴和科研成果奖励。

2、免收第一年住宿费。

3、研究生享受助学金900元/月(不含定向生);研究生享受的学业奖学金分为三等,一等10000元,二等5000元,三等3000元(具体比例视当年财政拨款情况而定); 第一志愿考生第一年保证享受最低三等奖学金。

4、学术型导师每月给学生100元补助,另外导师可根据考生科研情况给与适当科研奖励;

学习、科研突出的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2万元)

5、只要确定报考我院,可提前联系导师,初试通过后即可进入培养环节,更加有利研究生成长,提高培养质量。

6、可为考生提供详细的考试要求咨询。

报考须知

1、2017年我院拟招生30人。

2、学院继续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加试2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见招生简章。

3、凡考试科目中有选考科目的(即┅或┅),考生必须在网上报名时正确选择。

4、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电子类等相关专业均可报考。

5、报名方法:报名分为两个阶段①网上报名阶段: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按要求提交有关报名信息;②现场确认阶段:考生凭网上报名编号、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在规定时间内到自己网报时选择的报名点交费、照相确认网报信息。报考资格审查在复试时进行(仅限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将被取消复试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6、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美山

电话:0535-6672142

手机:13220935297

E-mail:mswang1971@163.com

联系人:张登英

手机:15966560710

E-mail:dengying_zhang@163.com

通讯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邮编:264025。

报考鲁大物理研究生QQ群号:532531434,欢迎咨询!

硕士点与研究方向

物理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自2014年开始按物理学一级学科招生,涵盖原来的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凝聚态物理四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主要依托原子与分子物理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高校分子设计与材料合成强化重点实验室进行研究生培养。目前在校研究生37名。该专业培养师资和科研力量雄厚,有研究人员2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22人。目前校内硕士导师17人(3人为校外博导),此外聘请校外导师3人。

该硕士点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具有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并在本学科某一领域中掌握系统深入的基本知识和对相关的学科某些问题有专门的深入了解,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成为该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的专门人才。

主要招生方向有:

1、原子与分子物理

主要研究领域:

l 团簇和纳米结构;

l 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

l 分子设计与分子模拟;

l 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

l 分子反应动力学。

2、光学

主要研究领域:

l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微纳光子学;

l 光电材料与器件;

l 光电检测传感与成像。

3、凝聚态物理

主要研究领域:

l 薄膜物理学;

l 纳米材料与器件。

4、理论物理

主要研究领域:

l 计算物理;

l 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2003年开始招生,毕业研究生8人。该硕士点有研究人员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目前硕士生导师2人。

该方向毕业学生主要到大学或中学任教。

该方向主要研究大学物理教学和中学物理教学。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能力、能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基础物理教育研究的教师和研究人员。

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硕士:

学科教学(物理)2009年开始招生。在校研究生1人。该硕士点有研究人员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目前硕士生导师2人。

该方向主要研究中学物理教学。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能力、能从事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教师和研究人员。

培养条件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非常重视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研究生培养条件全省一流。拥有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室、团簇与纳米结构研究室、超级计算机室、原子力显微镜室、光谱实验室、薄膜实验室、发光材料与纳米团簇制备实验室、学术报告厅、研究生学习室、研究生专用机房等科研场所,面积600多平方米,设备总值1800多万元。

依托原子与分子物理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山东高校分子设计与材料合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具有以曙光4000A、浪潮TS10K超级计算机为代表的价值1300万元计算设备。配有Material Studio、ATK和Mede A2.0等价值260万元的计算软件。

拥有Veceeo DI原子力显微镜、Tensor 37红外谱仪、脉冲激光镀膜系统和纳米光电材料制备与测试系列仪器等大型设备。

研究生机房保证每生1机,设有专用学习室,满足1生1座。学院定期聘请校内外学者作学术报告、研究生每周有固定的学术研讨会。

有全面系统的管理办法和成果奖励措施。

导师风采

物理学专业:

杨传路(E-mail, yangchuanlu@126.com, 手机:13854589728),男,教授(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博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物理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分子设计与材料合成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委会委员、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专委会委员,《Global J. Phys. Expr.》(印度)编委。主要从事光电材料设计与合成,分子结构、势能函数及动力学,分子模拟与分子设计和分子电子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截止于2016年5月,在《Sol. Mat. Sol. C》、《J. Mat. Chem. B》、《Energy》、《Phys. Rev. A》、《J. Chem. Phys.》、《J. Phys. Chem. A/B/C》和《Phys. Chem. Chem. Phy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被SCI收录210多篇(被引用2000余次),被EI收录75篇。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第 2完成人),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第 1完成人),首位完成人获得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8项。指导硕士研究生38人,其中29人已经毕业获得学位。有3人分别获得山东省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2人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2 人获得国家奖学金,9人考取国内外著名高校或中科院博士研究生,其中美国伊利诺思州立大学和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各1人。指导博士研究生3人,均已经获得学位。

王美山(E-mail: mswang1971@163.com, 手机:13220935297),男,教授(专业技术三级级岗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第二十届山东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烟台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鲁东大学126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主要从事原子与分子物理领域的理论推导、程序编写和理论计算工作。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反应体系的准经典轨线计算、超冷体系动力学性质、多原子分子振转能级的理论计算、分子以及团簇光谱性质与非谐振力场的从头算研究等领域。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多原子分子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的理论研究及应用(10404030),LiH2分子及其离子的激发态势能面和动力学性质研究(11074103)),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立体反应动力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对称陀螺分子转动取向的确定(20373071))。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极冷分子超冷碰撞动力学性质研究(No. 11474142)),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超冷条件下的分子反应势能面构建和动力学性质研究(No. ZR2014AM005)),参与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超冷温度下分子反应碰撞势能函数(No.11174117)第二位)。2006年以来,在《Phys. Chem. Chem. Phys.》、《J. Chem. Phys.》、《 J. Phys. Chem. B》、《Phys. Rev. A》、《Chem. Phys. Lett.》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被SCI收录论文163篇。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第三位),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第二位),山东优秀科研成果奖5项,烟台市第五届青年科技奖1项。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山东省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2项,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有1人获得首届国家奖学金。已经毕业研究生33人,其中有6人考取博士(出国读博1人),6人在高校工作。目前在校研究生8人。

王德华(E-mail: jnwdh@sohu.com,手机:15006556307),女,教授(专业技术三级岗位),博士,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主要从事强电场和磁场中的原子、分子的动力学性质及回归谱的计算、强场中原子自电离的混沌动力学、环境和表面对原子分子光吸收谱和自发辐射率的影响等领域的研究。目前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2项。先后在J. Chem. Phys.、J. Phys.Chem.A、J. Phys.Chem.C、Phys. Rev. A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80余篇,文章被他人引用60多次。曾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青年科技奖一项,烟台市青年科技奖一项。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山东省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项。

闫金良(E-mail: yanjinliang8@sina.com, 手机:13220935903),男,教授(专业技术三级岗位),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微电子专业博士后出站,光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电薄膜与器件、薄膜太阳能电池、电子薄膜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974077)多层结构Ga2O3深紫外透明导电膜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9ZRB01702)P型氧化镓深紫外透明导电膜研究、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 氧化锌宽带隙纳米点光电功能薄膜材料(J04B01)和高透明高隔热节能玻璃贴膜(J10LA08)、企业横向课题(06h002)用纳米夹层技术制备ZnO透明导电膜。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参与在研省基金项目3项。近年来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Applied Surface Science》、《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被SCI、EI收录73篇;申请透明导电膜发明专利8项(授权5项);第一完成人获得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鉴定成果1项。指导科学学位研究生22人,其中15人毕业,7人在读。

董全力(email: qldong@aphy.iphy.ac.cn; moblie: 15153578900; office: 0535-6661246),男,教授,博士,光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能量密度物理、实验室天体物理研究、激光等离子体中的原子物理过程研究的研究。已合作完成一个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一个中科院重大方向性项目子课题;主持完成国家某重点工程所属课题两个;目前主持在研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两项,分别是激光高次谐波在等离子体中的受激辐射放大(11074297),和稠密等离子体电子结构的研究(11274152)。五年来,在Nature Phys.发表论文两篇,Phys. Rev. Lett.发表论文2篇,在其他SCI索引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2001年获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奖;2002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首届百篇优秀论文奖,并因此获中科院创新科研基金支持;2006年因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高能电子的产生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荣誉奖;2011年科研成果被评为年度十大科学进展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至2012年期间,协助张杰院士培养博士4名(博士论文导师署名,为副博士导师);目前指导研究生2名。

陈建农(E-mail: jnchen1963@yahoo.com.cn,手机:13220935107),男,教授,光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电检测传感与成像,表面等离子体光学,激光束整形与调控等领域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No.11074105),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No.ZR2010AM038),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第二位),参与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两项(第二位),参与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如Plasmonics, Optics. Communications., Materials Letter., J Opt.Soc.Am A, European Physics Journal D 等发表SCI收录论文31篇。

李清山(E-mail:qsli@ldu.edu.cn,电话:0535-6687066),男,教授,博士,鲁东大学校长。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复合体系白光发射及其机制等领域研究。参与或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项目1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90多篇研究论文,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奖,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奖项。毕业研究生1人,目前在校研究生5人。

张志红(e-mail:apzhz@163.com,手机:13686380798),女,教授,博士,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两种离解极限分子体系的解析势能函数和动力学研究(10974078)的主要成员。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校研究生2人。

龚玉兵(E-mail: gongyubing@ustc.edu, 手机:13863831302),男,教授,博士,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体系和复杂网络动力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主持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Phys. Rev. E》、《J. Phys. Chem. A/B/C》、《ChemPhysChem》、《J. Chem. Phys.》、《Appl. Math. Mod.》、《Chaos》、《Neurocomputing》、《Euro. Phys. J. B》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70篇。1993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5位);1998年获烟台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2005年和2006年分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第2位)和三等奖(独立);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指导研究生7人,毕业6人,指导的研究生获山东省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

徐秀玮(E-mail: xu-xiuwei@163.com,手机:13220936682),男,教授,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校级教学名师。主要从事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量子理论中的教学方法研究等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量子理论中的数学方法和量子信息科学。近年来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模Fock空间量子变换理论及其应用、多原子分子碰撞的力学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分子碰撞与光子相互作用等,主持完成了校基金课题多维含时耦合量子谐振子系统的研究 、求解含时二次型系统的普遍理论及应用, 主持完成了省、校级教改课题5项,其中省级一项《数学物理方法》网络教学研究,主持进行的省级重点教改课题一项物理学类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践。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被SCI收录16篇。获得山东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毕业研究生4人,在校研究生2人。

马晓光(E-mail, hsiaoguangma@188.com, 手机:18615069735),男,教授(专业技术四级岗位),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博士,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从原子分子层次上探索提高纳米发光材料的量子发光效率的微观物理机制,研究带内带间共振俄歇复合等非线性过程导致高亮度LED发光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主持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导致LED发光效率非线性下降的基于共振的微观机制的研究(No. ZR2011AM010),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正电子湮灭研究电子俄歇复合机制(No. 11347011)。截止于2016年3月,在《Phys. Lett. A》、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被SCI收录110多篇。获烟台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5项。指导的学生获得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2篇。

谭晓明(E-mail, mingtanxiao@163.com, 手机:15966507306),男,副教授(专业技术六级岗位),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博士,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结构与物性。主持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TM2+离子掺杂II-VI族晶体激光介质材料的光性能与微结构(No. ZR2011AL021)一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掺杂3d离子稀磁半导体微结构及磁光性能研究(No. 11204121)一项。截止于2016年3月,在《Mater. Sci. Eng. B》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被SCI收录30多篇。获第六届烟台市青年科技奖1项,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

赵刚(E-mail: gzhao19800209@s126.com,手机:13964577589),男,副教授(专业技术六级岗位),博士,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极端条件下液态物质微观结构、宏观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液固结构的相关性,液体中的相转变等领域的研究。目前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先后在《Phys. Rev. B (rapid communication)》、《J. Chem. Phys.》、《J. Phys. Condensed matter》、《J. Non-Crystal. Solids》、《Chem. Phys. Lett.》等国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20多篇,包括Phys. Rev. B 4篇、J. Chem. Phys.1篇。曾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

朱林伟(E-mail,zhulinwei1983@163.com,手机:18766521522),男,副教授(专业技术七级级岗位),博士,光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远场光学超分辨聚焦与成像、数字全息动态三维显示与测量、超短脉冲激光时间分辨以及光场偏振方向的操控等领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目前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1项。先后在Opt. Express、Appl. Opt.、J. Opt. Soc. Am. A、Opt. Letters、Plasmonics、RSCAdvances、《光学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第三位)。指导的本科生已发表学术论文2篇(《光学学报》,EI收录),指导的本科生在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省赛特等奖一项,国赛三等奖一项。

张立春(E-mail: phyzlc@163.com,手机:13255538032),男,副教授(专业技术七级岗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光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宽禁带半导体薄膜材料生长及光电器件设计、低维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光电应用、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件材料及工艺等方面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先后在Optics Express、Journal of Physics D、Electronic Materials Letters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20余篇,文章被他人引用50多次。曾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6人。

赵风周(E-mail: fzzhao@ldu.edu.cn,手机:13688699915),男,副教授,博士,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氧化物低维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的研究。目前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先后在Thin Solid Film、Appl. Surf. Sci.Optics Express、J. Phys. D. J. Opt.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0余篇。

徐钦峰(E-mail: xuqf5678@163.com,手机:15589536177),男,副教授,工学博士,微纳光电子器件专业硕士生导师。申请人近年来主要基于单分子光谱技术研究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和微纳光纤器件设计研究,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省属高校优秀青年基金、国家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等6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30多篇(17篇为第一作者),其中10篇发表在 ACS Nano, Nano Letters,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Scientific Reports,Appl. Phys. Lett.,等国际一流期刊上,4篇影响因子12。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和学科教学(物理):

刘文旺(e-mail:liuwenwang@yahoo.com.cn,手机:13184033081),男,副教授,博士,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元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以及物理教学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在校研究生7名。

曲照军(e-mail:qzjyantai@163.com,手机:15668002286),男,教授,硕士,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量子信息的理论研究以及物理教学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在校研究生3名。

以上就是查字典大学网为同学们带来的“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7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介绍”内容了,希望看完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力量,对同学的生活有所启示,更多内容在这里,请继续关注我们。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院校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