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调非全日制”是否可行?_大学考研-查字典大学网

“全日制调非全日制”是否可行?

2017-04-20 02:08:34pm

本年是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办理工作改革第一年。很多高校的非全日制专业在招考时有部分缺额现象,因此在调剂时,向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敞开了大门。那么,全日制调非全日制是否可行呢?

不少非全日制专业敞开调剂大门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通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尺度。也就是说,在2017年研考中,如果同一专业既接收全日制考生又接收非全日制考生,那么这两类考生在初试时考同一张试卷,复试尺度也毫无二致。

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在职人员李澄说,他在去年的在职联考最后一班车中,以5分之差与心仪院校失之交臂,本希望在2017年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并轨的头班车中碰碰运气,没想到又一次以失败告终。本年公司严抓员工业绩,工作丝毫不敢懈怠。又赶上了和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在校考生答同样的试题,划定同样的分数线,怎么比得过在学校一心备考的考生呢?李澄原本还在想,既然报考非全日制考生的上线人数没多少,说不定学校会考虑降分录取,谁知道学校非但没有这样做,还向全日制考生敞开了大门。

非全日制有指标,上线人数少,只能把调剂大门开向报考全日制的考生。这是记者在多所学校复试现场中了解到的。好比中国传媒大学明确提出,学校对于同一专业下相关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标的目的,根据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指标统筹划定相同的复试分数线,并要求上线的相关专业全日制考生统一填写非全日制调剂意愿表。若差别意非全日制调剂意愿,则根据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只参加全日制标的目的的录取;若同意非全日制调剂意愿,则当全日制标的目的根据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无法录取时,可自动转到相关非全日制标的目的根据总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这对于考生而言,是在不增加任何负担的同时,多了一种选择。当然,对于非全日制相关专业标的目的的一志愿上线考生,优先录取。

为了让更多报考全日制的考生在调剂时向非全日制看过来,北京化工大学提出了2017级非全日制研究生享有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的住宿待遇,以及一系列奖助政策等。

调剂到非全日制标的目的有后顾之忧

考生康馨近日在调剂系统接到了天津理工大学的邀请函,喜出望外。因初试成绩刚过分线数,她原来对本年考上研究生已不报希望,后来抱着调一调的心态提交了申请,竟然收到了复试通知。但仔细阅读复试须知后,她的心凉了一半,本来是同一专业非全日制标的目的的复试通知。究竟是去还是不去?康馨心里犯起了嘀咕。

和康馨一样,很多原来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应届考生,都在是否调剂到非全日制标的目的这个问题上纠结。非全日制和全日制虽然在招收条件与培养质量方面逐渐趋于一致,但其中的不同待遇有目共睹,好比学费、奖助学金和解决住宿问题。很多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是应届结业生,没有工作收入,调剂到非全日制,首先要考虑支出问题。学费、租房都是一笔较大支出,考生要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才不至于入不够出。其次,读研期间,是否可以与全日制学生平起平坐,出邦交换、学术交流的机会是否相同,结业后是否也可以继续考博等,也让不少考生心里忐忑。

考生最大的心头之患,仍然是非全日制结业后是否被认可这个问题。虽然教育部文件明文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尺度,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仍有人担心证书上的非全日制标签会影响硕士含金量,为以后求职或工作带来麻烦。

调或不调结合自身情况决定

是否就读非全日制,考生要综合考量本身的客观情况。北京科技大学研招办主任刘成杰说,从目前教育部政策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除在奖助学金、住宿以及结业证书上标注有非全日制等方面外,并不存在其他素质性区别。很多考生担心的不同待遇,由于本年是改革第一年,尚无明确的支持性规定,但也不存在消极性规定。

刘成杰解释说,能够获得双证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一个新生事物,但非全日制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非全日制所具有的灵活上课方式、相对较长的学习年限,是其较明显的优势。并且,按教育部规定,可以获得双证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坚持同一尺度和包管同等质量。如果考生将非全日制的学习时间,较好地和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能获得三年工作经验和国家认可的学历学位,非全日制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考生要充分考量本身的综合情况和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中国传媒大学研招办副主任王艳峰提醒,考生要客观看待这个问题。首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相同的含金量,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非全日制的学习方式比力灵活,一般是弹性学制,适合那些打算一边工作或创业一边求学的考生。全日制学习比力集中,学制比力固定,适合打算全身心求学的考生。非全日制的学费一般高于全日制,学校对于非全日制的奖助等体系也异于全日制,考生要按照本身的规划、经济状况等因素做出综合判断。同时,考生要意识到,新生事物都有一个被认同的过程。相信在教育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非全日制会逐渐被社会认可,并成为考生求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院校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