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克参考球观念下诞生的新理论_论文提纲-查字典大学网

在胡克参考球观念下诞生的新理论

2016-01-31 11:48:26am

0引言

在光学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有几位学者做出过杰出贡献。其中,依萨克-牛顿(I.Newton1642--1727)[1]认为,光是发光体发射的一种微粒,人们通常说的粒子性。到公元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等人[2]认为,光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被称为光量子。综合牛顿与爱因斯坦的研究思想,作者经过详细思考后认为,一份光量子为一个独立的能量体,它是由更“细微的能量颗粒”按照某种方式集合而成的一个能量体,是一个具有空间形态的几何体。作者为了不再引进更多的新名称而称它为“基本能量单元体”。这种能量单元体颗粒也有学者称它为“亚光子”[3]。波动性代表人物惠更斯(C.Huygens1629-1695)[4]提出了光的球面波观点,作者不能理解的是:一个光粒子是怎样产生的一个球面波,一个子波的能量又是多少?恐怕科学巨匠和高手也不理解他的具体描述。

1自然条件下的光辐射

一份光量子能量的大小,我们不可能将一份光量子的内部结构分拆开进行测量和计算——至少在当前这个时代是这样。接下来我们只有间接地使它与粒子(实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效应进行描述。

如示,设想,这些实物粒子在常温下处于稳定状态(只有温度处在绝对零度或附近时的实物粒子才可能处于基态),当它没有吸收外来能量时,也就不存在能量的外泻(辐射),这时它处于临时稳定状态。在中,从S发出的光经透镜L后照射一透明物质,光子-1从实物粒子之间的狭小空隙(真空区域)中穿刺而过,光子-2被实物粒子所吸收;我们构想,这个理想化粒子具有吸收一切能量段光子的能力,将吸收的每份光子又完全彻底地辐射出去(在粒子中不作任何残留)。即是,认为实物粒子辐射出去的光子与它所吸入光子的能量“完全相同”。显然,粒子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它吸收一份光子便从初始的稳定状态跃升至高的能量状态,这过程即为能量的上涨阶段;而高能态的它是极不稳定的,?即开始泻能,从高能态辐射光子而回落到原有的初始状态。粒子所经历吸能和泻能这一过程的两个阶段,就认为是粒子完成了一次能量的上涨和回落,简称粒子能量的一次涨落。粒子能量的一次涨落总会经历一段时间过程(哪怕很短)。

在中我们假设粒子在发射光子-1后又吸收相同能量的光子,然后再辐射出光子-2;这一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粒子能量的一次涨落(称为一个周期),用符号T表示。在这个涨落周期内光子(在真空中)所运动的路程为CT即是:光子-1和光子-2之间的距离就称为一个涨落光程(为了直观,这里假定两份光子是在同一直线上),用符号λ0表示。

为了与经典理论相对应,便将涨落光程另名为涨落长度,光的涨落长度对照成经典概念的光波[5]波长λ0。由于不同能量光子与实物粒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涨落周期各异,因而涨落长度λ也不相同。显然,光子能量与涨落长度成为一一对应。涨落周期T的倒数称为涨落频率(将光的涨落频率对照理解成经典概念——光波频率)用符号у表示у=1?T。为此,作者将新旧概念对照列表:

显然,不同颜色(或称为能量)的光,它涨落一次的时间不相同,涨落光程也不相同。即是,光的涨落长度不相同。光子能量与涨落长度成为单值对应。

2新建概念和观点

2.1胡克参考球

当一份光子从粒子中辐射出去以后,作者假想,光量子是沿实物粒子的自旋切线方向辐射出去的,所以它离开粒子时刻就具有一速度C。在科学史上,胡克(R.Hooke1635-1703)[6]认为:“光是由快的振动所组成,可于刹那之间,或者说以非常大的速度,传播过任何距离;在均匀媒质中每一个振动都将产生一个圆球,这个圆球将恒稳地向外扩大。”胡克认为,光的行为如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而现代研究认为,光是一种粒子,光子的运动方向是任意地自由取向,即是:光子的运动方向有可能是OA、OB、OE和OF…等方向的任意一个。一份光子不可能同时射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几个方向,由于光子运动方向的不确定性,所以,作者为此设计一个数学模型——半径为R=Ct的参考球,并坚信它(光子)肯定会出现在这个圆球球面上的某一点,这个“光子参考球”如所示。

作为一个向外辐射能量(光子)的实物粒子O,它不可能同时辐射出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多份光子,因此,一个参考球的球面上就只有一份光子出现。由于它是不受我们的具体操控,也就不能确定它的具体方向,所以,它的运动方向是自由取向。经考证,最先提出扩散圆球概念的是胡克,作者构想的这个数学模型虽然与胡克所描述的物理意义大不相同,但提议将这个“光子参考球”命名为光子胡克参考球,简称为胡克参考球或胡克球。

2.2惠更斯包络面

惠更斯(C.Huygens1629-1695)提出的包络面概念及惠更斯原理:波所到达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新的波源,从这些点发出的波叫做子波;而新的波面就是这些子波在同一时刻所到达位置的包迹。惠更斯所称的“子波”,其实应该理解成胡克提出的“扩散圆球”[6]。

但惠更斯原理对客观?物的描述是不准确的,比如,在真空中运动的光子,是以发射源为参考点的。它不是按照惠更斯包络面形式向外部空间扩散而是以胡克参考球方式向外部空间扩散,如所示。只有当这份光子被空间某一实物粒子完全吸收以后,又被完全辐射出去并产生了一个胡克圆球,实物粒子就是这个胡克参考球的中心。显然,包络面是由很多个胡克参考球包络而形成的,于是我们得到:

跟包络面相互作用的每一个质点,都可以看着是新的发射源或扰动中心,从这些点发出的胡克球叫做次圆球;而新的包迹就是这些次圆球在同一时刻所到达位置的重叠。

3综述与讨论

早期的胡克和惠更斯理论说的都是一个一个“脉冲”,而不是具有一定波长的波列。后来,数学家欧勒(L.Euler1707-1783)[5]认为光谱里每一种颜色必与某一定光波波长相对应。这就是最早提出波动光学的基本模式。不难看出,“光波”一词,是人为的一种假设。

虽然后来有实验支持,但本文作者应用胡克参考球模型和惠更斯包络面概念相结合,同样对光的干涉、衍射、折射、反射、偏振及全息[7-11]等实验结果作出了更合理的解释。

包络面的物理意义:作者对惠更斯包络面的分析,设有包络面从点O以速度C向四周扩散,已知t时刻的包络面是半径为R1的球面S1。用惠更斯原理——杨发成理论来求(t+T)时刻的包络面。S1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新的扰动源,它们在T时间内发出半径为Ct的胡克球,这些胡克参考球的包迹便成为新的包络面S2和S3,并且S2和S3的扩展方向相反(由于光子能量作用在粒子上的涨落时间非常小,在此处讨论可以忽略它)。

4结论

在真空中,一份光粒子出现在以源点为中心、半径为光速与时间乘积的球面上,这个数学模型称为胡克参考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胡克参考球球面在同一时刻所到达位置的包迹,称著包络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I.NewtonPhil.Trans.No.80(Feb.1672)3075.

[2]A.EinsteinAnn.d.Physik.(4).17(1905)132;20(1906)199.

[3]ChongAnZhang“WideExistenceofWavewiththeNon-MediumTransmissionintheNature”MatterRegularity12(3)207-214(2003).

[4]Chr.HuygensTraitedeLaLumiereBrightonPress1690.

[5]L.EulerOpusculavariiargumentiBerlin(1746)169.

[6]R.HookeMicrographia.(1665)47.

[7]D.GaborNature161(1948)777;Proc.Roy.Soc.A197(1949)454;Proc.Roy.Soc.B64(1951)449.

[8]D.GaborRev.Mod.Phys.28(1956)260.

[9]E.N.LeithandJ.UpatnieksJ.Opt.Soc.Amer.52(1962)1123;53(1963)1377;54(1964)1295.

[10]E.WolfandJ.R.ShewellJ.Math.11(1970)2254.

[11]MaxBornandEmilWolf.PrinciplesofOpticsPergamonPress1975.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院校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