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企业家郭台铭创业故事精选_大学生创业-查字典大学网

台湾企业家郭台铭创业故事精选

2016-03-29 02:28:09pm

相信信念能够战胜一切,这本身就是一个最伟大的信念。本文是一篇关于郭台铭创业故事的文章,一起来看吧!

每个成功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因为经历不平凡的事,做了不平凡的决定最终成为成功的人

1966年,15岁的郭台铭,进了刚创校的中国海专。求学期间,他的学费都是自己赚的,为了学费,他曾到橡胶厂、砂轮厂和制药厂打工。 1973年退伍后,郭台铭进入复兴航运上班,并利用晚上时间补习英文。一年后拿着母亲给他的20万元,一半用来结婚,一半拿来创业。

1974 年,郭台铭出资10万元与朋友合资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成品。由于没什么生产经验,一年后,他们亏了个精光,原股东都逐一退出。但郭台铭不愿轻易放弃,硬着头皮把这家公司顶下来了。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鸿海便从制造电视机选台的旋钮做起。

野心勃勃的人常忽略细微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然而郭台铭却能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零件切入,并且获利不少。

1977 年,当郭台铭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时,他并未买房置地,而是从日本购买模具设备,建起了自己的模具厂。事实证明,郭台铭极有远见。鸿海陆续建立起来的电镀部门与冲压厂迅速拉开了与同行的距离,并在80年代个人电脑工业起飞中,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当时鸿海从模具打进电脑零组件代工,订单多如雪片。郭台铭什么都想代工,电脑主机板、电视游戏机、连接器等以量大、低价抢夺市场,郭台铭的连接器王国自此开始建立。1982年他把公司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接着他又在美国成立分公司,首次在台湾之外开始自己的布局,并创立 FOXCONN自有品牌。

1988 年,鸿海年营业额突破10亿元。 80年代末,郭台铭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深圳成立广东深圳富士康精密组件厂,生产电脑周边接插件。在这里,郭台铭找到了他成功的着力点,也开始了企业飞速发展的历程。90年代,企业界掀起了以资金密集型为主的第二波台商投资内地的热潮,此时,富士康已经依靠前期积累的力量,在深圳和昆山分别设立了科技工业园,这成为公司一个新的增长点。如今,鸿海在内地的深圳、昆山、杭州、天津等地设有36家全资子公司,在苏格兰、爱尔兰、捷克、美国休斯敦、洛杉矶等地设立了海外制造中心及广布全球的60余个国际分支机构,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C连接器、PC准系统的制造商。

作为台湾电子业龙头,鸿海2002年营收为2450亿元,预计2003年将达到3000亿元

郭台铭喜欢用寒冬里的孤雁来形容自己,他说,寒冬里的一只孤雁,要觅食,要在逆风中找好一个安全的落脚点,就只有努力地飞,飞得越高越好。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生存下去。

在郭台铭坐镇的深圳龙华厂区,一代巨富住的不是宫殿,而是布置简单的作战指挥中心。他的办公桌是由几张会议桌拼凑而成的,桌上除了一堆公文外,只有一个小闹钟和一对镀金的小座狮,冷冰冰的水泥地,折叠式铁椅,而郭台铭每年有一半时间待在这里,早晨八点进厂,顶着夜半星光回到仅30多平方米的宿舍。他做事的原则是: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他说鸿海能有今天,靠的是苦干、实干、还有拼命地干。

罗马非一日造成,鸿海也是经过郭台铭近30年打拼才有今日的。如今,这只寒风中的孤雁已经成为亚洲IT产业的领头雁。

【不做品牌】在自己的领域里,没有竞争对手

和宏基施振荣不同,郭台铭心中没有品牌梦。鸿海现阶段尚无产品开发的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客户不用担心鸿海翅膀长硬后,会推个鸿海牌来和客户抢市场。郭台铭说得很明白,鸿海不会创自有品牌,因此包括市场行销和产品设计仍掌握在客户手中,鸿海一心惦记的,就是如何强化服务客户能力,好好伺候客户。

不经营品牌,鸿海却能和知名品牌一起在全球赛跑,靠的又是什么样的竞争力?

郭台铭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并没有恢复,只是在结构性地调整,全球大厂积极转型,把制造的一端,外包给最有效率的电子专业制造服务(EMS)。

如果说,台积电跻身全球大企,靠的是以半导体制程为主,晶圆代工(Foundry)制造的新产业运作模式;那么鸿海的CMM(Component Module Move)快速制造模式,则让全球数百亿美元的电子专业制造服务(EMS)市场,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从自制零件、零件模块化、快速物流的组装,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连结全球客户,鸿海用CMM做到交期准、品质好、成本低的境界,这是鸿海快速掌握市场的能。

而未来,鸿海在台湾地区第一大民营龙头的位子能坐多久?郭台铭最担心的竞争又会对手是谁?

郭台铭说:在我的领域没有竞争对手。

郭台铭说,他只是一只地瓜,长在森林里,结果被别人发现长得很大了,都来争相观看,结果踩坏了附近的农田,还要怪到地瓜的头上。

但是这个地瓜生根的策略,却让鸿海在全球产业重新分工、结构重新调整之际,能够深耕布局、做到一地研发、三区(亚、欧、美洲)制造、全球交货。

掌握产业分工的新趋势,帮助大厂在全球出货,鸿海完成了三大洲的布局。鸿海目前全球的PC准系统(Barebone,还没放进内存等的PC半成品)出货量约3000万台,也就是说,在全球每5台PC中,就有一台来自鸿海的全球工厂。

新惠普负责全球供应链的资深副总裁ED Pensel对鸿海在捷克的工厂的员工指出:我们在捷克没有工厂,但你们都是我们的员工!

只做大客户

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

郭台铭称鸿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 鸿海能做大,最关键的是选客户。

郭台铭透露自己生涯最重要的转折点是:我30岁的生日是在日本松下过的。我去跟他们谈合作。那天,日本人把我灌醉。第二天醒来,我躺在床上想,日本有这么好的零组件供应,是因为日本有很好的母体工业,带动日本零组件的发展。而我那时在台湾地区做零件,但台湾地区却没有母体工业,且台湾厂商也没有扶植台湾零组件厂的打算。于是,我就下定决心不跟台湾厂商做生意,要与国外大厂做生意。

以上就是查字典大学网为同学们带来的“台湾企业家郭台铭创业故事精选”内容了,希望看完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力量,对同学的生活有所启示,更多内容在这里,请继续关注我们。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院校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