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囧》票房超12亿跻身前十,从港囧影评看徐峥成长路_青春励志-查字典大学网

《港囧》票房超12亿跻身前十,从港囧影评看徐峥成长路

2015-10-08 05:00:39pm

2015年9月25日零点,徐峥执导的《港囧》首映,影片讲述了徐来陪伴老婆及家人来到香港旅游,计划与大学初恋杨伊偷偷会面,无奈被小舅子识破其醉翁之意不在酒,从而引发一场欢乐香港游的囧途的故事。2015十一长假的前三天的数据显示,《港囧》以绝对优势位居票房榜首位,截至2015年10月4日凌晨,《港囧》累计票房12.57亿,加上10月4日当天的预售票房,已经成功超越上一部《泰囧》的12.67亿,跻身内地影史票房前十,并成为内地影史票房仅次于《捉妖记》的国产片。

业内认为,2014年国庆档上映的喜剧《心花路放》首日收入1.21亿,国庆7天共入账6.39亿,以此类推,《港囧》国庆首日报收1.25亿,将2015国庆档狂揽至少6.6亿,而《心花路放》在国庆档后直至下映共收入了3.9亿,只要《港囧》在国庆档后做到和《心花路放》一样的表现,那么最终票房将会突破20亿。

分享80后文艺女青年安海风关于《港囧》的影评和对徐峥的报道文章:徐峥,从先锋艺术家到通俗喜剧导演的“文艺囧途”

安海风,80后文艺女青年,爱好摄影、写作、旅行,著有长篇都市小说《清晨之恋》

我不是看完每一部电影都会写影评,也从来不给喜剧片写影评,但是看完徐峥的《港囧》,我还是忍不住想给他多点几个赞,虽然像他电影里说的“我辛辛苦苦忙碌一整天半夜三点多回来还要在朋友圈给你们挨个点赞”是一种很苦逼的生活,我却很想套用他的这句经典台词:

我辛辛苦苦忙碌一整天晚上连饭都没吃就跑去电影院看你的《港囧》,笑中带泪地看完还真心觉得徐峥你就是个人才!圈里要发长文给你点赞!

在我的心目中,真正称得上喜剧导演的只有四位:许冠文、周星驰、王晶、徐峥。前三位都是香港导演,只有徐峥是大陆的。许冠文和周星驰的风格属一脉相承,作品都着重描述香港底层社会小人物的命运,周星驰后期的作品则拓宽了题材和展现出更多不同的风格,包括古装、黑帮、穿越、校园电影等,王晶的喜剧片主要以黑帮、都市情感为题材,后期作品显得有些青黄不接,至于徐峥,虽然导演作品不多,但却一再刷新我们的喜剧观感,况且他本身的表演也可圈可点,绝对是中国大陆不得多得的喜剧天才。

当初很多人称香港喜剧导演许冠文为“冷面笑匠”,意思就是他自己不笑,却能把很多人逗笑,我觉得这个称号用在徐峥身上也不为过,在表演中,徐峥总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就如他自己所说:“这本来是我表演的一个毛病,容易过于地理性,我去参加那种综艺节目,我和王宝强、黄渤在一起,其实他们表现得比我更投入,我尽管也是笑,但是你总感觉我其实是站在旁边看的那个人。”而许冠文也曾在媒体面前公开表示很欣赏徐峥,认为他是中国大陆非常不错的喜剧演员,正可谓英雄惜英雄。

别看徐峥现在总是一副光头佬的样子,其实以前的他就像《港囧》里的徐来一样,是一个十足的文艺青年。

1、从先锋青年到喜剧大叔,他的文艺之旅也很“囧”

现在很多人提起徐峥,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囧系”电影,尤其是2012年《泰囧》刷新多项国内票房纪录,成为年度电影界的传奇,将他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可是,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初那个涂着红脸蛋、扎着麻花辫的猪八戒呢?对很多80后来说,当初是一部“毁三观”式的《春光灿烂猪八戒》让恶搞版的神墨剧火遍大江南北,当时的它,简直就是对正版《西游记》一种颠覆式的形象重塑,从前那个肥头大耳、长相丑陋的猪八戒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操着一口娃娃腔、长相还有点萌的青春少年,而他时人时妖的扮相也着实让我又爱又怕。就是这样一部带有无厘头意味的仙妖连续剧,让籍籍无名的徐峥一下子人尽皆知。

只是,他自己却并不太喜欢这种成名之后带来的意外困扰。有那么几年,人们在大街上碰到他,脱口而出就是“猪八戒!”徐峥深深隐藏了他对这种称谓的反感,试图友好地面对人们的这种称谓,但是,这种反感一直都在。

徐峥的文艺之旅开始得很早,早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演话剧了,而且经常巡回演出。他从小地主开始演,直到他年龄大了,就开始演老地主。

后来,他考上上戏,又投身话剧圈,是顺理成章的事。在拍《春光灿烂猪八戒》之前,他是上海著名的话剧演员,也是导演,有那么几年,他在上海的话剧圈很红火,以至于有这么一个传说,说是去上海不看徐峥的话剧就等于白去了。只是,那个时候他走的是先锋路线,戏剧演完了,观众却抱怨看不懂,徐峥这才开始反思,戏究竟是拍给谁看这个问题,这也是他从“高处不胜寒”开始走“亲民通俗路线”的转折点。只是从一个极端高冷的文艺青年忽然大反转演了一个浑身上下都充满傻里傻气的“猪八戒”,这样的转型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后来,他出演的一系列电视剧包括《李卫当官》、《穿越时空的爱恋》《满汉全席》等,开始逐渐树立他带些狡黠又有些“韦小宝式”误打误撞却总是走狗屎运的“徐氏风格”,其实徐峥是那种只要他往你眼前一站,不需要说一句话你就想笑的人,他是影视界的“宋小宝”(原谅我用了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但事实上效果确实如此),我想这也许就是一个真正的笑星所应该达到的境界吧,像小品界的冯巩、宋小宝、赵本山,影视界的许冠文、黄渤等,都是本身自带笑点的人。

后来徐峥觉得电视的路子变窄,他又琢摸着去搞电影,是2007年的一部《爱情呼叫转移》让人忽然意识到当年的萌娃已经成长为中年大叔,也是从那部电影开始,中年家庭情感危机开始成为他电影里不可缺少的明线或者暗线,包括后来的《人在囧途》、《泰囧》以及刚刚上映的《港囧》,“七年之痒”的情感危机都成为他想主要表达的内容,根据以前徐峥偶尔也被爆出来的绯闻,我冒昧地猜测这也许正是他自己内心一直在饱受煎熬的矛盾与问题,他既胆怯地借虚构人物之口来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又诚实地向观众表露了自己对爱最终的抉择。

中国有句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别人都是在走上坡路,而徐峥在文艺的道路上却像是在走“下坡路”,从当年局限在自己象牙塔里的高冷先锋文艺青年,到如今充满人情趣味无比亲民的喜剧大叔,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他渐渐认识到,戏是要拍给观众看的,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想做一部主流的喜剧片,它的主题必须够俗,够世俗,因为只有世俗,才能涵概的人群面够广,才能够给大部分的中国观众所接受,这是它电影里面的主题。”

很多人拿社会意义、文化意义来诋毁徐峥的片子,认为其思想深度不够,其实我觉得这是某些文化人相当主观的一种偏见,因为你不能拿一部文艺片的标准来考量一部商业喜剧片,徐峥拍片的原始定位就是通俗喜剧片,你又为什么要自作多情地拿高尚的情怀主义去批判人家呢?

2、从喜剧演员到喜剧导演,他的文艺之路越走越宽

也许徐峥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演的东西很搞笑,他也未必想过要成为一名喜剧演员,更没想过有一天会成为一名极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对喜剧界来说,徐峥就是响当当的一块牌子。

“囧系”电影第一部《人在囧途》并非徐峥的作品,可是他将那个刻薄自私却又怀有一丝人情味的徐朗演活了。《人在囧途》激起了徐峥的表达欲,这部电影的构思不错,然而剧本写得不行,该片导演叶伟民对内地又不熟悉,因此,徐峥代替了很多导演的工作。《人在囧途》之后,徐峥就有了自己拍一部电影的想法。这样,就有了《泰囧》的问世。

他执导的首部作品《泰囧》虽然有些借着《人在囧途》的噱头,可的确是刷新了华语影坛多项纪录,也首次让世人看到中国电影不可估量的前景。当然,《泰囧》是明显的口碑、票房不一致的失败之作,连徐峥自己也承认《泰囧》只是他的尝试之作,并没有把他要表达的东西充分表达出来,反倒最后成了一部纯粹的商业片,所以三年磨一剑,这一次徐峥带着他的良心作《港囧》与“囧系”电影再续前缘,也真正赢得了观众的肯定,网上评论一片飘红。

从演员转型做导演的不在少数,做得还算成功的比如赵薇、苏有朋、徐静蕾、张艾嘉等,但是像徐峥做得这么成功的却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虽然票房不能代表一切,但票房的确有点像高考成绩一样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衡量指标。

“我以前只是一个演员,还没有做好当职业导演的准备,但是我有自己的电影观,我就想老老实实讲一个故事,拍好一个类型片。”徐峥的定位很明确,没有在一开始就把自己甩得很高,所以他也的确做到了自己想做的,自己本身也有多年积攒的人气,所以自拍自导自演是他喜剧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徐峥其实算一个特色很鲜明的“性格明星”,他的演绎风格、导演风格都跟他的自身形象很相符,单看他的光头形象就足以勾起人莫名的喜感,从前他的喜剧是建立在耍小聪明式的“纯粹喜剧”形态,从《爱情呼叫转移》系列开始,他的喜剧开始带有一种越来越严重的“自黑式喜剧”形态,也许看到别人比自己过得更惨就会忍不住愉悦感爆棚是每一个观众共有的心态吧,而这种心态却不会因时代不同产生任何代沟。当年香港许氏三兄弟的喜剧电影、周星驰的无厘头系列、黄百鸣早期的电影,不都是以展现小人物的悲催人生来博得观众笑声的么。徐峥的喜剧角色虽然不再是社会底层小人物,但他们有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本质上来看,无论哪个导演,虽然不同时期的喜剧角色的社会阶层身份略有差异,但都是与时代大潮中社会主要阶层的人物相契合的。

徐峥的作品之所以能博得这么多的关注与认可,除了他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喜剧天分之外,他对自己电影的准确定位以及他对观众心理的精确把握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当然,说到这里,可能又会有人批判他“过于恶俗”,或者“盲目迎合大众”,或者“降低了中国人的文化品位”,但是还是那句话,文艺片有文艺片的典范,历史片有历史片的规则,喜剧片就要做得像喜剧片,而不是一个“四不像”的大杂烩,笑才是喜剧片的重点所在。

3、他有演绎天分也有导演的才华,他的路应该越走越远

徐峥对自己有很清醒的认知,他知道自己不适合去演黑帮大佬或者高冷男神,所以他从来不去碰触这类题材,他想做的类型片就是那种通俗喜剧,所以他的《泰囧》刚完,他就开始筹办《港囧》,《港囧》刚刚上映,他的《印囧》已经做出了计划。我们没必要对他的“囧系”电影有审美疲劳的担忧,当年香港嘉禾映像不是一样因为《最佳拍档》的火爆而连拍五部么,且每部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佳绩,说点近的,《小时代》连出4部,也一样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虽然口碑不太好,但这也许就是现今许多电影制作的路子和未来趋势。

我想,现在的徐峥还处在他的喜剧高峰期,所以他完全可以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继续完善并不断发展他的喜剧风格,并带给我们更多值得期待的作品。

然而,任何一个喜剧导演都有过气的时候,能像周星驰这样长盛不衰的的确在少数,上世纪70年代的许冠文虽然开创了无厘头喜剧的先河,却在90年代被周星驰更加极端与个性化的喜剧风格所取代,无厘头从此成为周星驰的招牌,而许冠文却不得不在才思枯竭的状况下悄然隐退(当然最近听说他即将带新喜剧作品回归荧幕,我本人还是相当期待他隐退这么久的回归之作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陆导演冯小刚的喜剧电影风靡一时,他那种带有乡土意味的灰色幽默感染了一代人,2009年和2010年的《非诚勿扰》系列是冯小刚喜剧电影的弱势回归,颇有回光返照之势,后来的《私人订制》则彰显出冯氏喜剧的日薄西山。

从徐峥自己这曲折的“文艺囧路”来看,他不可能也不应该一直走这种通俗喜剧路线,因为时代在发展,观众也在不断变化,他能否一直像现在这样精准地抓住观众心理的确是一个谜。

虽然在演绎方面,徐峥并没有将自己局限在喜剧这一个情境里,像他与莫文蔚合作的心理剧《催眠大师》,与高圆圆合作的悬疑剧《第三个人》,都是他的突破之作,只是徐峥拥有那种即使演正剧也让人觉得他在演喜剧的感觉,实在是因为他的喜剧表演太深入人心。

徐峥以前有搞话剧的文艺底子在,而他自己也在不断寻求突破,所以相信凭着他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未来的他应该可以拍出更多拥有社会责任感的情怀电影。这倒不是逼着他去做一个电影界的大师,也不是想拿社会和文化去束缚他的发展,更不是他在《港囧》里叫嚣的“爱心绑架”,只是谁都明白,他不可能一辈子都拍“囧系”电影(不过如果他真的把这个题材拍一辈子,也可算是中国电影界乃至世界电影界的一朵奇葩了,全世界那么多国家,也许他真可以这么干),总有一天他还会面临新的转型。

喜欢徐峥的喜剧片,不代表就是庸俗,而是因为他的喜剧片除了笑点丰富,传递出来的也是满满的正能量,做一个好的喜剧片,其实比做一个好的正剧难很多,从始至终,喜剧片就比其他类型的片子更容易遭到批判,因为它很容易陷入“恶俗”的泥沼,像徐峥、黄渤这种,很多时候就是在以正剧的姿态演喜剧,所以反而更让人感到好笑。而对于搞笑,套用波波大叔的一句话:我相信他们都是认真的!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院校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