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到底什么是幸福?_青春励志-查字典大学网

积极心理学:到底什么是幸福?

2016-01-07 09:27:48am

到底什么是幸福?为什么一些人会比另外一些人幸福?幸福控制在自己手中吗?怎样才能得到幸福?无数人在生活中寻找着答案。

研究人员发现,环境中确实有一些与幸福相关的常量,比如噪声、交通、金钱等。然而,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爱情、友情、社交、归属感都直接指向幸福。

几年前,“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组问卷中抽取了10%自认为“非常快乐”的人,他们并不富有,相貌平平,身材一般,没有宗教信仰,也没碰到过什么特别的好运,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极度社交。

但是,塞利格曼认为,这样的“幸福”远远不够。它只是最浅层次的一种幸福。事实上,大部分人在谈论“幸福”时,都是指一种愉悦的感觉和积极的情绪,它是短暂的、易逝的,获得也相对简单。

塞利格曼认为,一个人要获得真正持久的幸福感,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和了解自己最好的品质、最擅长的才华,并反复在生活中实践,化枯燥为乐趣,并为更高的目标服务,比如对知识、艺术、政治、宗教、正义的热爱。他从东西方文化中发掘了6个核心的美德:智慧、勇气、人性、争议、节制、超越,并将这6个概念细分为24种力量。

当一个人的强项力量发挥到最好的时候,会进入一种“流”的状态,使人完全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这是“积极心理学”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美国心理学家米哈伊?柴科金特米哈伊的发现。人在运动中容易进入“流”的状态,比如滑雪、下棋、在乡村小路开车;或者在音乐和人群中,比如在咖啡馆与朋友进行一场激烈有趣的对话。“流”也经常发生在独自的创造性活动中,比如画画、写作、照相。

“积极心理学”总结了一个相当乐观的“幸福公式”:H(幸福)=S(设定点)+C(客观环境)+V(主观行动)。客观环境C指生活中无法改变的事实(如种族、性别、年龄、伤残)和可以改变的事实(如财富、婚姻状况、住址)。主观行动V则是你选择做的事情,比如冥想、锻炼、度假等。

在这个幸福公式里,基因占50%,客观环境占10%,主观行动占40%。很难说这样的比例分配有多么精确,更重要的似乎是要传达一种态度:追求幸福并非捕风捉影,只要有行动、热爱以及有效的技巧,便可以长远地改变自己的幸福程度。

追求幸福并非捕风捉影,只要有行动、热爱以及有效的技巧,便可以长远地改变自己的幸福程度。

以上就是查字典大学网为同学们带来的“积极心理学:到底什么是幸福?”内容了,希望看完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力量,对同学的生活有所启示,更多内容在这里,请继续关注我们。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院校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