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A先生问心仪的女生:“要不要一起吃饭?”对方回答:“好啊。”两个星期后,A先生又问对方:“要不要一起去看场电影?”对方同样回答:“好啊。”就这样,两人约会了半年以后,A先生终于提出“可以跟我交往吗?”的请求,结果这位女性却拒绝了他:“对不起,我已经有男朋友了。”
从A先生的立场来看,他大概会埋怨:“这种事怎么不早说。”不过,在此之前他却一直没有询问这个问题,难道这就没有错吗?
再来看看另一个案例。有位卖房子的业务员询问一对年轻夫妇:“有间新盖好的房子,其价格相当优惠,有没有兴趣看看?”对方也许会说:“有,非常有兴趣!”若再问:“房子大就是比较好,您说是吧?”对方大概会回答:“是啊,真的是这样。”
可是,最重要的问题是:“您有足够的钱买房子吗?”若是这么问,想必售房人员也能料到会得到令他失望的答复,因为年轻夫妻不可能有这么多存款。
我们提问时常常容易拐弯抹角,为了不浪费时间,一开始就要问重点。有时编辑拐弯抹角地问我:“内藤老师对这样的题材有兴趣吗?”我还是会坦白告诉他:“有是有,可是我很忙,要等明年才有时间写。”
然后我问他:“你想知道的是我什么时候可以写,对吧?”如果不直接切入重点,这种迂回到令人不耐烦的问话肯定没完没了,双方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半吊子的客气能免就免,想问的事一开始就要问。
据土耳其心理学家塞尔达·寇伊德玛教授表示,个性越腼腆的人似乎越喜欢迂回的说话方式,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很内向的人要特别注意。拐弯抹角地提问,得到的答案如果符合预期,就很容易使人产生期待,认为“搞不好会成功”。
期待越大,遭到拒绝时的失望就越大,心理创伤就越重。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一开始就问最想知道的事,这样做能把伤害降到最低。
企业招聘“试金石”:看重求职者素养和适应能力
成都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 可享一年社保补贴
关长海:求职简历造假不可取 多丰满社会实践
求职警惕招工黑中介
广东开年首场招聘会:1.5万大学生竞争5000职位
研究生就业难苗头初现 学历含金量因连年扩招降低
中职学生就业报告:连续5年就业率保持95%以上
求职简历十大致命伤
四川2013年帮助35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
大学生求职必须具备6种心态
七成大学生称就业难 要求月薪不低于1500
女硕士国外深造后回国卖烤红薯 半年收回15万
让“非名校就业歧视”休矣
求职黄金时间已过2/3 六七成毕业生工作未落实
岗位少 观望多:大学生遭遇“最难就业年”?
兰州大学生月嫂获“能手”称号
用人单位普遍缩减招聘名额 大学生就业有点难
广东高校毕业生签约率目前仅3成 就业形势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