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使强者更强,然而它也能成为摧毁弱者的精神支柱,使之更加萎靡不振。如果说身处逆境能成才的话,那么所有的残疾者都应首先成为人才,或者说,10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把中国10亿人都造就成了人才,这显然是荒谬的。事实是,身残志不残的成才者仍是少数,而10年的动荡埋没甚至整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显然,那种认为只有逆境才是通向成才捷径的看法是错误的。
既然逆境不一定造就人才,那么顺境自然是通向成功的一座金桥了?诚然,优越的条件能为我们创造更多成才的机会,良好的环境也必将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物质是第一性的,人的精神毕竟是第二性的,它总是或多或少地依赖于它所生存的客观环境。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只要身处顺境便能成才。那些意志薄弱者,沉溺于优越的环境中,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最终必然是一事无成。正如个别高干子女,他们不是利用自己的优越的环境奋发努力,而是完成依赖于环境,苟且偷生;有的人还依仗父母的权势,为非作歹,一味谋求更安逸奢侈的生活,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然而谁能否认,种出如此苦果的恰恰就是他们引以为荣、并为某些人所羡慕的“顺境”呢。写到这里,我不由为那些顺境成才论的信仰者感叹一声:顺境也不一定能成才啊!
逆境、顺境都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可是无论在逆境中还是在顺境中,都有人仰慕的成功者。他们之所以成才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共同点在哪里?让我们来好好看一看:逆境中的强者,自强不息,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顺境中的佼佼者,成功之路上也无一不洒满了辛勤的汗水,留下了勤奋钻研、苦练的足迹。看看张海迪屋中成堆的书,看看陈景润脚下成摞的草稿纸,再看看运动员脸上成串的汗水。我们得到的已经是不容置疑的答案:环境的好坏不能左右人的命运,成才的惟一诀窍在于自己主观努力的程度。正如爱迪生所说“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因斯坦所说“成功等于艰苦劳动,加正确方法,加少说空话”。不管附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都是主观努力。
那么,那些满腹牢骚的朋友们,还有什么理由一味埋怨周围的环境呢?现在惟一可以做的一件事只能是:向着目标,开始进行艰苦,长期的奋斗!
国庆祝词
春季运动会开幕词
清华校长陈吉宁最新演讲:平庸与卓越的差别
傅盛:你想一辈子缩在角落里还是为梦想不顾一切
马云台湾大学演讲:永远相信年轻人才是未来
李健清华演讲:如果不来到这个学校,我可能不会做一个歌手
100年前光绪皇帝在北大的讲话
用行动者的热血,来填补人生那苍白的画布
俞敏洪东南大学演讲:人生的几个关键词
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哈佛最受欢迎导师北大演讲:从幸福到更幸福的五个方法
俞敏洪:要学会穿透黑夜,看到星光
俞敏洪:马云在师专与校花恋爱,我却在北大自卑了7年
兰师大附中某高三美女班主任,给学生的离别赠言
Facebook COO桑德伯格清华毕业演讲:命运偏爱勇者,向前一步
俞敏洪:哪怕是盲目自信都比懦弱和考虑周到强一百倍
北大法学院2015年毕业典礼上致辞:请不要忘记思考
我唯一的害怕(北大毕业典礼上的牛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