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往事不撒手,是件最愚蠢不过的事。
(一)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给开水瓶灌水时,不能灌得太满,而需要留一个木塞大小的空间。如果灌得太满,木塞会被开水瓶内的压力冲起,甚至可能烫伤人体。
待人接物正是如此。
人的潜力无限而忍耐力却是有限的。对于一些不起眼的人,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他们的存在和价值,更不该去凌辱他们的尊严和人格,否则,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会不惜一战,像木塞一样,但不仅仅是溅起的开水把你烫伤,你可能为此付出比这惨重得多的代价。
(二)在一堆刚灌满开水的开水瓶中区分哪个是保温的,哪个是不保温的,只需用手摸一下它们的外壳,如果是烫手的则是不保温的,而不烫手的才是真正保温的。
这就是现象与本质、表象与内涵的关系。
举例来说,表面上夸夸其谈,吹得天花乱坠的人,他们可能脑子空空;而另一些沉默寡言,看似木讷而不擅言辞的人,他们的心胸也许装着整个世界,他们才是真正的智者。
(三)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过,判断一只开水瓶是否保温,只需把开水瓶口靠近耳朵,会“嗡嗡”响的便是会保温的。后来一只开水瓶不保温了,要扔掉时拿起来放到耳边一听,里面仍旧“嗡嗡”作响。原来这种判断方法并不可靠,而我们很多人却一直在用它。
我们从前人那里继承了许多所谓的“经验”,但正确与否,却很少人去验证。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一种叫“经验”的东西蒙蔽了眼睛,束缚了思维,哪怕是一个很明显的谬误,也难以推翻。
以上就是查字典大学网为同学们带来的“抱着往事不撒手,开水瓶的人生哲理三则”内容了,希望看完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力量,对同学的生活有所启示,更多内容在这里,请继续关注我们。
2016国考申论试题(副省)材料亮点:强调国民素养 回归教育真谛
2016国考申论(副省)材料亮点:关注两会热点 “中国范儿”走起来
2016国考申论(副省)亮点:大国要崛起“小民”更当跟上
2016国考申论试卷(副省)“素养”飓风再度来袭
2016国考申论试题(地市)解读:归纳概括“强势回归”
2016国考申论试题(地市)题量分配新变化:“四大五小”新布局
2016国考申论试卷(副省)作文命制情系国民 胸怀天下
2016国考申论(地市)跳出“辩证”循环 重回单向论证
2016国考申论试题(副省)题目设置:稳中求变 从容面对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作文更贴近中国传统文化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地市)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副省)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答案要点(市级)
未雨绸缪 迎战2016国家公务员面试
2016国考面试早准备:轻松克服公务员面试的“措手不及”
公务员考试申论公文示范之宣传手册
公务员考试申论公文示范之讲话稿
国家公务员考试外交部面试真题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