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也曾是留守儿童,笔者的爷爷也曾是空巢老人。仅靠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想供孩子上学那是父母想都没想过的,村上与父母年龄相仿的大人都选择去沿海城市打工,进一些轻工企业,对他们这种没多少文化,也没技术的农民来说,除了时间长点,工资、劳动强度都是他们能承受的,也相对较满足。但随着家里老人的年纪偏大,身体状况日渐下降,不得不选择回乡照顾老人。依靠种那一亩三分地虽能满足日常柴米油盐需求,但如若家里有人生病,对刚供完孩子上学,无存款、无积蓄的他们来说,就不能负担了。想找一份能养家糊口,又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家庭的工作,在内地农村、小乡镇也不是很现实。一些农民也想响应国家的号召,种经济作物,但又没有资本,虽然国家有相关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比如贴息贷款等,但对思想保守的他们来说,还是不敢尝试,旧观念认为贷款仍有风险,赚了还好,赔了的话还贷款的钱从哪来,可能还会被讽刺不务正业。所以创业的思想就搁浅了,形成不了风气。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年轻人骨子里认为务农就是没出息的表现。笔者小时候就经常被父母以要努力学习,不然以后就只有像我们一样,没文化,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教育理念洗脑,多以现在和大多数年轻人样,不愿再回到农村种庄稼,也吃不了那苦了。偶尔在网上看到某某大学生回家开养殖厂这类消息也就一瞟而过,不会在心里产生何种共鸣,有时还会鄙视:定时不能适应社会所致。笔者认为,同我有相同想法的大学生不乏少数,更别说冲破千军万马才考起的公务员了,虽然现在没有铁饭碗一说,但毕竟也还算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养家糊口不难,要放弃,得像文章中所说:进大企业当高管、领高薪;和朋友合伙开公司创业等。辞职务农的还是没有几个人有这个魄力。
刘涛也认识到:国家有很好的政策,也做了很多扶持工作。比如,修路架桥。但如果农村没有人带头发展实业,农民没有尝到甜头,农村的人仍然会流失,农村的地依然会抛荒。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很难得到解决。为何国家政策这么好,却调动不了大家的积极性,好政策成了一个概念?通过刘涛的换位,定会给我们找到答案。
以上就是查字典大学网为同学们带来的“大学北大生的“换位”人生”内容了,希望看完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力量,对同学的生活有所启示,更多内容在这里,请继续关注我们。
办公室恋情恶果VS好处
90后求职女生吴丽春:“相信勇敢之后必有春天”
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亟须顶层设计
职场为人处世三大准则:爱岗敬业 不卑不亢 自信坦然
创业,会给职业生涯加分多少?
中国IT城市满意度排名
15个细节助你走向美好的职业生涯
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排名 上海居首
大学生利用过年前短短的十几天兼职
大学生如何弥补自身的求职劣势
彩虹族成职场白领新宠
高校“求职达人” 毕业即获50万年薪 做好职业规划
别把职业规划当成口头禅
2010全球城市排名中国七城市上榜 北京排名十五
新兴职业发展遇瓶颈 或"无地用武"或"有市无人"
大一小伙骑单车37天到拉萨 全程2166公里
关于主动性的三个小故事
职场白领热门电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