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从来不是职业培训所”_大学资讯-查字典大学网

“大学从来不是职业培训所”

2015-02-11 10:46:11am

“大学从来不是职业培训所”

“立身以学习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说过的一句话,意为一个厌学的人,不爱书、不爱读书和不会读书的人是不可能成才的。然而调查显示,在如今的大学生群体中,仅有22.8%的人在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为了挽救日益倾颓的大学精神,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成立了鹊华书院。在大学内筑起一道精神高墙,在阻隔世俗尘世喧嚣的同时,重觅大学最初的要义。文/图记者刘建宇

象牙塔里一心只读圣贤书

于劭是山东财经大学法学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因为忙着考研,于劭的时间表变得很紧张,但每到周三晚上,她还是会准时出现在燕山校区4号楼法学院的五楼,这已成为她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因为从晚6点到晚9点,这里有一场象牙塔内的读书盛筵。

时间回溯到2014年12月24日晚,平安夜恰逢周三。晚上7点钟,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4号教学楼的5楼北侧,桌子被拉成口字型,黑板边挂着气球和彩带,有人忙着往每个位子上分发瓜子,有人在台上动作夸张地表演着节目,教室里欢声笑语,空气中还有饮料的香甜气息。在同一楼层的南侧,鹊华书院活动地,二十多名学生和八九位老师围坐一桌,聚精会神地读着西方经典《通往奴役之路》。一门隔开两个世界,圣诞节仿佛忘了光临这群读书的师生。时间顺流到2015年1月1日下午,元旦夜恰逢周三。下午4点开始,在4号楼6层的小会议室里,不是待在家里和同学庆贺,鹊华书院的师生们依然相聚在一起,由法学院院长宋焱为一年中热爱读书的师生们颁奖赠书。迎新年活动结束后,学生们鱼贯地回到5楼南侧,读书到晚10点才散。“星期三的晚上能让人的心沉静下来,而且重要的时刻要和重要的人在一起。”宋焱笑着说。

从清源渠到鹊华的月下读书

鹊华书院的前身是2012年9月成立的“清源渠”读书社。彼时,它还只是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下的一个学生社团。“2012年9月,院里的牟老师自愿开始带着学生读书,组成一个叫清源渠读书小组的小社团,10月底我去听了一次,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再也没间断过。”院长宋焱说,当时读书活动在距离济南市区近40公里的山东财经大学圣井和燕山两个校区同时进行,法学院教师牟利成每周三晚上在燕山校区带领学生读书,周四又驱车或乘班车去圣井校区带领学生读书。“这些都是出于一个老师在对知识理解基础上的自愿。”

在被感动的同时,宋焱开始思考如何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2014年9月17日,“鹊华书院”在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举办了揭牌仪式。宋焱说,“鹊华”取自于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的名作《鹊华秋色图》,“鹊华”二字又含有“月色、月光”的意思,暗合晚上读书的情景。

书院成立后读书活动得以固定下来。一年来,在每周固定的时间,相同的地点,来自不同部门和学院的师生自发汇聚到一起,品味书香,诵读经典。截至目前,书院已导读过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柏拉图的《法律篇》、《通往奴役之路》、《旧制度与大革命》等经典名作。

在办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没有场地,就把学院办公区前的一段走廊辟成活动地点;想减轻学生负担,就拉来赞助购置了阅读书目; 怕参加讨论的老师饿肚子,就移植国外的office time,从紧张的学院经费中掏钱买盒饭,鼓励师生在吃饭的同时增进交流……一件件做下来,宋焱院长说,她只有一个目标,就是鼓励师生一起读书。

用漫谈的方式分享心得

先由一位学生接着上次的进度读两三段,再由主讲教师牟利成进行大意归纳和解读,并提取要点以供讨论,这是鹊华书院读书活动的常规模式。“毋庸置疑,在今天,人们的信仰和抱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受到各种经济学说的支配,受到精心培养起来的,认为我们的经济制度是不合理的那种信念的支配,受到有关"潜在的丰裕"的伪称、有关垄断趋势不可避免的伪论……”由学生读完第十四章“物质条件与理想目标”后,主讲老师牟利成先分享了他的观点。“哈耶克在这一部分反思,他认为经济学过多地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用大量模型和变量简化了这个世界。”

这样的说法立刻点燃了其他参与阅读的教师的讨论兴趣。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法学的教师纪建文认为,“定量分析用得少,主要还是定性分析”。对跨学科均有涉猎的院长宋焱则挑出“"看不见的手"即自由,是如何在市场中保护了个人”等问题。不像授课时语言组织的那么严谨,读书会在很多时候更像漫谈。“每次来听读书会都会觉得特别过瘾,能从老师们思想碰撞的火花里,受到很多启发!”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赵璇说,她第二专业辅修法学,但鹊华书院的讨论会却让她着迷不已。“这不是看教条的课本,而是蕴含真理的经典!正是通过讨论的方式,才对书上文字有了更深刻的解读。”

记者了解到,师生参加书院活动都是没有报酬的,且常到的45名学生中有13人是研究生,14人来自工商等其他院系。远离电脑,远离社交,通过碰撞思想来获取智慧的方式,显然在当下社会仍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大学从来不是职业培训所

其实在大学中,一起阅读的事情并不罕见。上百人、几十人甚至几个人,挂一个社团或兴趣小组的名义,就可以将读书活动办起来。只是一时兴起之事,自然也极易变得寡淡。经过几场考试或几个节日,读书的事情就被轻易抛诸脑后。

复旦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如今的大学生群体中,仅有22.8%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仅有15.2%,而阅读专业期刊的人数则少得多,只有9.3%。阅读量最少的为外文文献,仅为5.2%。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反而过早地轻视甚至厌恶阅读。“大学从来不是职业培训所。”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宋焱坦言,目前国内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上存在诸多问题。“书店里满是成功学的书,但到底什么是成功?眼下"成功"二字被看得功利,它不把人当人,而是当成一种工具。”在宋焱看来,“成功”的定义应该包括“能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快乐”、“觉得人生有意义”、“有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贡献”等内容,而这也正是大学应当培养的人才,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成功”的人生和大学教育。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春婕亦对此深有感触。“大学教育的目的不应单单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普及知识及智识技术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使人性臻于完善。看似"无用"实则却有"大用"的人文素养将渐渐养成,这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各守其职,各安其分",在柏拉图看来,这就是最大的善。”宋焱说,大学是贡献思想的地方,读大学就是要读书,而鹊华书院作为一种让大学回归本分的探索和尝试,其目的正是为师生提供一处真正读书的净地,作为热爱读书者的精神家园。

读书的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虽然上课时老师也会推荐看书,但我硬着头皮看下来,也是走马观花,基本看不懂。”已在鹊华书院读书一年多的姜倩怡深知读书的好处。“那些经典就像外面很好看的花,以前我只能隔着一层窗看,可书院帮我打开窗,让我真正知道这些花是从哪里长出来的,是怎么开出来的。”“读书本应是一种常态,在功利的社会氛围中,还能有人在坚持读书,这本身就起到了一种精神引领的作用。”山东财经大学团委书记刘奇耀在今年元旦夜的总结活动中如是说。“鹊华书院把思想传播为一种信仰,期待全校会有更多这样的活动。通过读书重新引领大学精神,这也是大学的本质所在。”

在鹊华书院的揭牌仪式上,山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刘兴云将之誉为“浮躁沙漠中的一片小绿洲”。“说起大学的培养目标,我们都好像很清楚了,可细想起来,其中一些做法却有偏颇。”刘兴云说,如今高校中“过多强调知识而忽略其他”,强调课程体系,却忽视文化。“文化是什么,我最近看人总结得很好,叫"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而要做到这一切,最基本的是要坐下来,静心读几本书。通过交流的方式,使人的思维不至于片面。”

“鹊华书院为下一步学校整个大学文化建设、良好校风的树立提供榜样。”刘兴云如是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院校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