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创业故事分享:70后的90后产品炼成之路_大学生创业-查字典大学网

网络创业故事分享:70后的90后产品炼成之路

2016-03-23 05:39:54pm

没有勤奋,就没有成功,即便你是一个天资聪颖、淋漓尽致的人。同学们,查字典大学网为您整理了网络创业故事,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我11岁去美国,在国内只上过小学6年级。多亏咱们小学的教学质量高,没有让我的中文完全荒废。请大家不要介意我的“大白话”,就当是和我聊聊天、喝喝茶。我的职业生涯包括Zynga中国总经理、Google中国移动业务负责人、波士顿咨询顾问,以及最早的互联网创业者之一。2013年我开始创业,担任移动社交应用《碰碰》联合创始人和云智联CEO。这篇文章我希望与大家分享我这一年的创业心得,以及《碰碰》在产品方面的一些思考。

《碰碰》自从在2014年9月被CNN深度报道之后,很快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业界很多同行也都注意到《碰碰》的高活跃度和超过40%的搭讪成功率。很多人也问我怎么想到要做这件事儿,现在的成绩是怎么做到的,在这里很高兴能和大家系统化地分享一下。

《碰碰》的诞生和初衷

2013年5月底,我从Zynga离开,结束了我在Zynga中国三年的职业生涯,又一次踏上了创业之路。这是我第三次创业,也是我目标最大的一次。创业要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你的伙伴。俗话说,90%的创业失败是来自于创业团队的不和——内部打架,相信大家都见到过周围出现这样问题的朋友们。对我来说,我的“好基友”欧阳云应该是最适合的创业伙伴,我们最早在2000年时就一起创业了,当时做了Q点网,Q点网国内第一家基于音乐行业的社区网站。后来我们又在美国波士顿咨询共事,再后来,我离开波士顿咨询去了Google,而欧阳则去了腾讯。我跟欧阳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一起改过Bug、一起喝过酒、一起写过PPT、一起泡过妞,所以现在我们一起创业是天经地义的事。

说完了小伙伴,那么第二件需要考虑的事就是创业的领域——是O2O、教育、健康,还是去开一家独家授权的特制牛腩餐馆?我们在评估创业机会时,目标就是要做出一家独特的公司,我们对此的定义是:拥有上亿用户、能创造一种潮流、能做出全世界用户都能使用的产品。这些都是在我们过去的创业和职业生涯中看到过的,而现在我们立志要亲手打造。

我们选择移动社交领域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我们有很深的社交情结。早在2000年,我们就打造了第一个社区网站,其中有很多今天SNS的雏形,包括那时我们推出的“粉丝圈”的概念,以及让用户围绕着自己喜欢的歌手和乐队来互相认识,成为朋友,一起互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社交”。创业本身就够苦逼的了,如果不做自己喜欢的东西,那就真是苦逼中的苦逼了,还不如去一家大公司混着,下午可以喝喝茶,打打麻将。

移动社交市场是大潮流,有着最高的天花板,创业本来就是很难的事情,可谓“九死一生”。不管你的产品/公司做得再好,如果你所在的领域是一个很小的市场,那么你永远都“大”不了;如果你所在的领域只能容纳几家公司,你也很难有机会出头;如果你的领域是一个成熟的行业,并且增长有限,你也很难超越目前已存的巨头。基于此,我们认为移动社交应该是目前细分行业里最大的领域了,当时Snapchat的估值已在20亿美元,而WhatsApp也被190亿美元收购,这些例子也充分验证了我们当初的想法。在这样的一个巨大且快速增长的市场,创业公司更容易拿到一个可观的份额,并且随着市场的增长水涨船高。

团队组合的特色。每个创业团队都有自己的组合特征,做的事情要充分利用这些特征才能做好。欧阳和我都是技术出身,做过产品、咨询、管理,而且他在腾讯混过,我在Zynga混过,这样的背景做社交是最适合不过了。同时,由于我11岁去美国,在那边长大;而欧阳则在欧洲和美国都追到过不少女孩子,并且是2012年西门子的第一个中国全球项目经理。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定位在立足于中国,做一个全球化的产品,我们也坚信中国的产品质量已经可以适用于全球了。

一年来的创业心得

任何创业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不管是第一次,还是第三次。虽然与很多创业公司相比,我们的起点、方向的把握、团队组合及资金都高一些,但我们做的东西却比很多公司的要难。社交是一个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的东西,大家都想玩一下,觉得好玩就继续玩下去,不好玩就放下。但什么是“好玩”的社交?怎样在第一眼吸引用户,同时长期留住用户?我认为主要需考虑以下方面。

1.目标人群的定位。任何创业公司都要有一个准确的人群定位才能做出相应的产品,而往往这个目标人群不是我们自己,这是社交最难的地方。男性、女性、90后、80后、城市、乡村、小护士、送货员,都有不同的需求。怎样才能满足他们?因此,我们只能缩小聚焦圈,盯准细分人群。我们90%的用户都是90后,而我们这些IT行业的Geek,以及周围的白富美和高富帅朋友们,都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

有时很多VC跟我说,玩不懂我们的东西——“这个首页的滚动弹幕太烦了”、“信息量太大”、“为什么周边的朋友们没有在玩?”我说,那就好,这说明我们做对了。太多人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做产品,最后发现为什么只有周围的人在玩,而永远没有市场?最好的产品团队经常说的不是“我觉得这个功能应该是XXX”,而是“我们的用户说他们喜欢YYY。”

2.产品经理。我们的行业里有太多把产品经理神话的习惯。朋友圈经常看到“某某大佬说了简单为王”、“某某资深人士说产品就要一秒钟能看懂”。我们喜欢把人神话,把产品负责人神话,因为这样更简单,所以我们经常听见这样的声音:我业务非常好,就差一个很牛的产品经理!有这样想法的人总觉得得找到这样一个“神”,什么事情就都解决了。可悲的是,这样的“神”往往找不到,或找到之后才发现他根本不是“神”,而是凡人。

这种心态其实归根结底为一个字:懒。创业者的定位就是产品经理,没有其次。对,你需要去融资、招人、市场推广、技术操作、对外合作等,但你的核心应该是产品经理,没有人能替代你。因为一开始,只有创始人有Vision,只有你能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制定出产品形态,也只有你能去把握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保证和产品方向是相符的。如果你以前没做过产品,没关系,你完全可以边学边做。

产品经理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大学里学出来的,而是基础技能与经验的结晶,是一个能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创业不缺主意,好的主意都在市场上,多的是。关键在于你是否能看得见,能够吸收。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不是能出神一般的主意,而是能收集、分析、汇总各种不同的信息,从不同的渠道,提炼出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以及最有可能产生最大效果的事情。

3.免费推广是可行的。目前,用户获取成本被游戏土豪们炒得越来越高,根本不适合社交和其他轻收入的App来直接购买用户,品牌广告就更不用说了。那怎样获取用户呢?社交的定义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口碑传播是必需的。任何一个社交产品,没有口碑传播,不管多少推广费用砸进去都必然会失败。我之前也分享过一些关于怎样用病毒性HTML5应用在微信、微博、QQ上推广的经验,在这里简单和大家总结一下。

目前,微信上HTML5小游戏已泛滥,甚至一度可以看到每天都会有各种“踩方块”和射击类的小游戏被推出。但这些游戏对于推广App来说有很大的问题——都是单机的,和App没有任何结合,点击率和下载率甚至低于PC的网页广告。连品牌推广都没有作用,因为用户只顾玩游戏了,没有关注品牌的植入。最后,这些游戏连微信授权都没有,连最基本的用户信息也都没有捕获。

我们最流行的一款HTML5小游戏叫做《你懂我吗》,在微信上独立授权用户已超过1200万。它的原理在于让用户发布关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喜好方面的问题,比如“我有过几个女朋友”,然后让朋友去回答,看看朋友们到底有多了解我。朋友们答完后会有一个排名,可以看见大家的分数和进行评论。这个小游戏没有炫酷的图案,没有刺激的动画,就是图片和文字,但因为它玩的是社交心理,很多用户乐此不疲地出更多的题目给他们的朋友。

我们的其他小游戏(比如《连环测试》),也都带有排行榜和评论功能。这样,任何一个小游戏都成为一个社交的场景和基础。其实,玩这些游戏只是一个幌子,核心目的是社交。我们只是设计了各种场景、各种借口、各种机制、让用户有各种花样可以玩,而不仅仅是聊天。

国内和国外的移动市场发展

社交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每当一个社交网络全民覆盖时,也正是它开始衰落的时候。Facebook就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根据美国Statista的分析,2011年1月,Facebook 24岁以下的用户约有5850万,25岁以上的用户有8830万。而到了2014年1月,24岁以下的用户跌到了5180万,25岁以上的用户涨到了1. 28亿。这其实也不奇怪,当老一辈的人大量使用Facebook的时候,年轻一代就会感觉他们的社交生活在被父母、叔叔、阿姨们监控,当然要逃离了。这正是Snapchat和移动社交App崛起的重要大环境因素。微信其实也在走同样的路线。我不久前在一个大学生活动上演讲,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有多少同学会在朋友圈内屏蔽你们的父母?40%的学生举了手。现在越来越多的90后把微信当做一个通用的沟通工具,就像短信一样,而不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可以尽情分享的社交网络。

很多投资者问我:“我有了微信为什么还要用你的应用?”但很多90后会和我说:“因为我有微信,所以我想用你的应用。”当微信已成为全民的通信工具时,也就是新移动社交崛起的最好时机。

放眼海外,就如我之前写的关于硅谷很难产生下一代移动社交的原因在于,硅谷越来越远离普通人群了。美国在移动方面已落后于中国。Facebook的一群最年轻、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前几个月来访中国时,被国内开发者在移动上的作为惊呆了。在美国,手机应用远没有国内这么发达。目前在美国上市的几家纯移动公司,也来自于中国,包括猎豹、久邦等。

国外移动市场确实非常大,但对于国内开发者来说,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技术、不是语言,而是文化。如果你开发的是一个工具类App或硬件,那没问题,因为这类应用到处都是一样的。但如果是社交类型的App,那么文化、使用习惯、生态系统等因素就非常不一样了。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微信这么强大,但在欧美的一线市场还是很边缘化的原因。中国用户觉得微信很好用,但美国用户觉得微信很复杂;中国用户觉得微信的UI很清静、很清晰,美国用户却觉得色调很压抑、很平淡;中国的字体只有几种,但英文字体有上千种,每种字体的感觉都很不一样。还有非常多的交互细节,看起来虽然是小事儿,但对于欧美用户来说,用起来就像我们开车时方向盘在右边一样别扭。

以上就是查字典大学网为同学们带来的“网络创业故事分享:70后的90后产品炼成之路”内容了,希望看完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力量,对同学的生活有所启示,更多内容在这里,请继续关注我们。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院校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