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复旦兮-复旦大学旅游攻略_大学生活-查字典大学网

旦复旦兮-复旦大学旅游攻略

2016-04-13 02:31:02pm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查字典大学网给您带来的复旦大学旅游攻略,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1917年改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初成文理科综合大学,成为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的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4月27日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

这里的植物不曾高耸参天,却总是摇曳生姿;这里的建筑不曾雄伟壮阔,却总端庄得体;这里的人,不曾紧锁眉头、行色匆匆,不曾言辞激烈、行为高蹈,却总自信而充实地,迎来送往每一天。这就是复旦。有人说,复旦的气质,就如她的校门一样,简洁、含蓄,却历久弥坚。

路线:半日游

中央大草坪林荫道理科图书馆燕园数学楼相辉堂校史馆复旦大学博物馆逸夫楼光华楼

1.由于各区之间都有交通干道相隔,来往车流交织,行走需格外注意安全。

2.校园内各主要路口都有详细地图说明,路标指示齐全。

推荐方式:自行车/步行

自行车是大多数复旦学子校园内出行首选,但校内一些景点蕴江南园林之谐趣,非步行不能领略其移步换景之妙。

中央大草坪--毛主席塑像

到了中央大草坪,迎面而来的就是毛主席塑像。在毛主席的目光里,一批批年轻人怀着憧憬汇聚到复旦,又抱着理想奔赴祖国和世界各地。主席像在校园内迎着风雨矗立了几十年,已不仅仅是时代的表征、精神的召唤,而融为了复旦生活的一部分。在一代代复旦学子的回忆中,它俨然是这个学校最鲜明的象征,成为了最令人魂牵梦萦的复旦印象之一。

林荫道

复旦校园里的林阴道在上海高校中久负盛名。香樟、水杉、银杏、法国梧桐随时为行走其间的每一个人补充着氧气,无论身体还是心灵。春夏之交,各种树木葱茏茂盛、苍翠欲滴,为校园撑起了一个绿色的伞棚;秋风起时,满地金黄的落叶,踩踏上去沙沙作响,引起人无限遐思;暮冬时节,铅华褪尽的枝干依然千姿百态,也颇具一份肃杀沉静之美;绿荫掩映中,更有夹竹桃、樱花、蔷薇、月季等植物,渲染出一幅绚丽缤纷的图画,当然,其中也少不了上海的市花白玉兰。

从前,这些道路都没有名字,同学们就颇有创意地把两条东西向的主干道分别叫作淮海路和南京路,因为这里总是人来人往,热闹异常,好似学校里的上海第一街。如今,这样的名字在复旦学子中已经越来越陌生了,因为在2000年,复旦利用学校历史资源为校园里的主要道路正式命名、竖牌,曾经的淮海路、南京路现在分别叫作望道路和光华大道。

理科图书馆

中央草坪西侧的望道路上,坐落着简单质朴的复旦大学理科图书馆,它与一街之隔的文科图书馆一起,构成了复旦最丰饶的精神源泉。复旦大学图书馆前身为戊午阅览室,由戊午级(1918年)学生集资购置图书建立,1922年正式建馆。而今的图书馆拥有馆藏图书超过370万册,馆舍达2万平方米。

透过理科图书馆大大的玻璃窗,总能看见同学们埋头苦读的身影,朝霞的霓彩与华灯的流溢,陪伴着他们度过每一个与书香为伴的晨昏。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在这样的情境中,可感受到一个大学最质朴、坚实的一面。

燕园

从边门进去,就是一个公园的样子,这就是燕园。关于燕园的由来,还牵涉到上海滩青帮大头目,当时的复旦校董杜月笙。燕园是建校时毗邻的为一家私人别墅花园,园约五亩地,其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奇石假山、茂林修竹参落有序,曲径通幽,实乃雅致、理想的课余休闲之处。1934年,为迎接复旦大学建校30周年和扩展校区,老校长几次派人与园主商求收购,皆因要价太高而未能如愿。于是老校长只好将收购燕园便推到了杜月笙的身上。当时,杜月笙先是委派干员,派干员与园主多次接触、磋商,无果后杜又只好亲自出马,一波三折后宣告成功。

奠基石

1920年首任校长李登辉先生迁址江湾今址的奠基石,嵌在这里留着纪念。

老校门

复旦大学老校门,复旦历史的见证,校门牌匾上的敬业乐群是复旦精神的象征。

老校门--南侧

老校门--北侧

老校门前,停放着一架飞机,原来这里的力学和工程系有飞行器设计专业。

苏步青塑像

再往前走就是苏步青,苏老的塑像了。微分显万象,平生问几何,苏老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数学、献给了复旦,而他更是复旦人的精神支柱,他一生严谨治学、敬业育人的态度都将使后人终生受益。

子彬院--小白宫

这里是有名的数学楼,这座罗马建筑风格的楼宇总共有四层,门前有四根石柱撑起二楼的圆形阳台,显得雍容不凡。这里也是数学英才的摇篮,苏步青、谷超豪、李大潜这些名字都与这座典雅的建筑紧紧相连,使得她的气质由内而外地散发。尽管如今的复旦园里已是高楼林立,数学楼的异国魅力仍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复旦人,是大家心目中最美丽的建筑。

相辉堂

登辉环路边的的广场后,是相辉堂,原名登辉堂。初见它的人,或许会惊讶于它的朴实无华红瓦白墙,既不雄伟,也不雍容,更有着几分历史的风霜感,似乎与它传扬甚远的美名不相符。然而,每一个复旦学子都会骄傲地告诉你:相辉堂,是我们对复旦过往岁月最真诚的纪念。在这里,曾上演了多少社团的演出、精彩的讲座,更有不少名人在这里与复旦学子零距离接触。说来也怪,复旦不是没有设施更先进的礼堂、不是没有环境更开阔的场地,但重大活动都会保留在这个充满奇特魅力的地方。这是复旦大学校园内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是复旦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其命名来源于马相伯和李登辉两位先生的名字。马相伯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李登辉是复旦的重要建设者,相辉堂是对他俩永恒的纪念。相辉堂见证了复旦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

校史馆

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300人参观。这是复旦大学首次立馆讲述其成长的百年历史。校史馆面积为七百多平方米,分十一个部分展示了复旦百年的沧桑历史和历年来的发展成就。其间很多文物十分有价值,有中国最老的毕业文凭,有孙中山先后题下的天下为公的条幅等等。

博物馆

相辉堂西侧一栋不甚起眼的灰色两层小楼,是复旦大学文博系所在地。来往人群很少知道,别具一格的复旦大学博物馆就坐落于此。想要深入了解和感受复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参观这里的博物馆,是一个上佳选择。

博物馆陈列室总面积约800平方米,分为两个固定展厅高山族民俗文物展览和文物教学标本展览,以及两个临时展厅。其中争奇斗妍、多姿多彩的中国少数民族的民俗文物是馆藏的主要特色,其中尤以高山族民俗文物为重。这一系列文物由已故生物学系教授、著名人类学家刘咸先生所捐赠,为大陆地区同类藏品之最。

博物馆是免费参观的,开放时间:每周二、四、五14∶00-16∶00,节假日除外

逸夫楼

逸夫楼是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损赠1000万港元和国家教委拨款256万元人民币合资兴建的科技楼,这是一幢中等规模的多功能现代高校科技楼。一层有门厅、休息厅、200座国际会议报告厅、展厅、校长会议室和接待室。二层为计算机房、接待、办公用房。三至六层为可供出租使用的单元式科研用房,其中126平方米的12间,154平方米的4间,每层两间准备室。 设计结合环境与功能特点,突破国内高校科研楼常用条形体块的模式,追求总体环境协调,使用功能高效率与灵活性。

复旦诗魂

复旦诗魂是一座铜雕,它的主体是两本叠起的书,长宽两米多,高70公分,是一件很有艺术性的雕塑作品。这是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时历届复旦诗社校友捐赠的。它本身也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诗意的宁静中蕴藏着雄浑和力量,含蓄的缄默中体现出激情和气度,给复旦大学这座著名的高等学府带来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和盎然诗意。

雕塑上的铭文,精辟雅致,短短百来字,复旦诗社的历史、渊源,复旦诗派的形成和诗友们对母校的情怀与期许,已尽现其内。铭文曰:旦复旦,日月光,复旦诗社成立于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七日,有诗刊《诗耕地》,《语声》,诗集《海星星》、《太阳河》,源接上世纪四十年代《诗垦地》,形成复旦诗派。百年校庆,诗友重聚,感恩母校,给我们博学,感恩诗神,让我们笃志,特赠铜雕复旦诗魂,愿母校诗魂永在。

光华楼

从相伯路一直向东,就看到这座高楼:光华楼。作为复旦跨入新世纪标志的复旦百年第一楼光华楼,被列为上海市重大工程,是堪称国际一流的教学综合楼。整幢楼高达142米,被誉为中国高校第一楼,造价约5.5亿人民币,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地上30层(除设备层),地下2层。其名称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校名典出: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望道路

望道路,为纪念陈望道而命名。

复旦附近交通

公交

邯郸校区位于中国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公交139、59、942、866、133、854、118、大桥五线等可到。

枫林校区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医学院路138号,护理学院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305号。

张江校区位于中国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张衡路825号。

江湾校区位于中国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

地铁

地铁10号线江湾体育场、五角场均可到达。

以上就是查字典大学网为同学们带来的“旦复旦兮-复旦大学旅游攻略”内容了,希望看完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力量,对同学的生活有所启示,更多内容在这里,请继续关注我们。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院校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