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政策倾斜,引导大学生“不求稳”_就业前景-查字典大学网

多一些政策倾斜,引导大学生“不求稳”

2016-01-30 04:21:53pm

1月4日,哈尔滨市举行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人员培训结业式,448名面向全国招聘的事业编制环卫工人正式走上清扫保洁作业一线。据了解,这次公开招聘最终录取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共有7名研究生。

她再清楚不过了,前者象征着有福利、有保障、相对稳定的体制内生活,后者,则更需要“风里来雨里去”的打拼。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明白这一点。

一个数据是,2013年国考计划招录20339人,报名人数却超过150万。其中最热职位的录取比例可谓“万里挑一”。

“求稳是人的天性,其实没什么错。政府、事业单位也不全是轻松活儿。”糜胥菁说,但是,她和一些朋友就是喜欢到有活力的企业工作。在现实环境下,她们不得不考虑许多政策因素,比如是否解决五险一金、签哪种性质的合同。

她的一位朋友,曾考上北京一家心仪的企业,但因没法解决户口,最终只好放弃、转战公考。因为在一线城市,户籍与未来家庭的住房、医疗、教育息息相关。这些政策因素,让年轻人迈出“不求稳”的一步并不容易。

福建毕业生陈锦江体验过这一步的坎坷。2011年毕业后,陈锦江进入一家大企业工作,一年后,他辞职开起文化传媒公司。他试探过自己公司的几位实习生,愿意毕业后留下来的并不多。

有人曾向陈锦江诉苦,他非常喜欢文化传媒,但周围人的言行似乎有意无意地暗示,在公司做事“不稳定”,不如体制内“有保障”、“风光”。

陈锦江有点遗憾。在他看来,一个真正开放的社会,应该创造条件让年轻人走不同的路,并且在走的时候,不会有过多的顾虑、受到过多的非议。

“不是每人都能考上公务员、进大企业。如果社会环境让找了‘不稳定’工作或出身底层的大学生失去信心,是件悲哀的事。”陈锦江坦言。

事实上,政府并非没有对中小企业采取扶持措施。各省纷纷出台“提供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优先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政策,媒体也一再呼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但在2012年两会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依旧表示,国有大型企业、政府及事业单位还是难进,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招聘大学生仍然不容易。有人认为,问题的核心之一在于“保障”二字。

央视财经评论员张鸿也公开指出,与其一味指责大学生“求稳”的就业观念,不如政府能有一些政策的倾斜,引导大学生觉得“不求稳”也是一个好选择。但,这需要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保障的完善。

具体是什么程度的社会保障?受访大学生普遍表示,至少,要有一个公平的福利环境。

谈到大学生就业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京军颇有感悟地说,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接班人,如果现在找工作连这些本应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大学生们,也以“求稳”为原则,为了有编制,不管什么职位,几千人去争抢,这对于国家的发展肯定是不利的。长期这样就会使国家丧失创新的动力和人才,国家就会危险。同时他也表示,这也是学生不自信的表现。当然,现实的社会确实给予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很大的压力,他们非常渺茫,这都能理解。“引导青年正确择业,国家、社会和学校应多方配合,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他们走出去,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南开大学对此还专门出台了《公能素质教育纲要》和一系列大学生扶持计划,“青年人不应该求稳,请你们一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趁着年轻大胆的去闯闯吧。”许京军向笔者强调说。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院校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