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巴菲特在太阳谷的银行年会上发表演讲。演讲先用自嘲来开场,他说自己是个害怕公开演讲的人,更喜欢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以至于他得参加卡内基的课程来学习如何克服内向。在这次演讲中,巴菲特30年来首次公开预测,互联网的牛市不会长久。显然,大家没把他的预测当真。五个月后,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宣布合并。交易完成次日,《纽约时报》头版的大标题是《特德。特纳:比性生活还好》。特德。特纳--时代华纳最大股东,一个极其外向的人--把这次合并决策与自己第一次性经历相提并论,无比激动、热情洋溢。可惜第二年,正如巴菲特预言的那样,互联网泡沫破裂,时代华纳的股东为这次合并损失了2000亿美元。
这些跟内向和外向有什么关系呢?当我们投资时,难道不是所有人都会有失去自制力的时候吗?没错,只是有些人会失去更多罢了。有研究表明,外向型投资者更有可能陷入过度回报敏感,而内向者会更多地注意到警示信号,较好地控制自己渴望激动的情绪。另一项针对64名投资银行投资人的研究发现,表现最优的往往是情绪稳定的内向者。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对内向者的研究远不限于投资领域。事实上,它是一本关于内向者的理论、实验成果、可能解释以及人生经历的集大成之书。作者苏珊。凯恩是个本性沉默内向的女人,但同时又是华尔街律师,这种巨大的反差曾给她带来难以面对的恐惧和烦恼。华尔街以及整个商业社会,都认同她称之为外向理想型的价值系统,即最理想的自我状态是善于交际的、健谈的、喜欢行动冒险、自如于聚光灯下。苏珊在外向理想型社会环境中挣扎求生并成功,同时又保持本性的经历,是这本书最初的缘起。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本写给内向读者的励志书。如果他们第一次知道,比尔。盖茨、盖伊。川崎、马克。扎克伯格这些企业家都是内向人格时,会不会心生安慰呢?但仅仅讲述一些内向名人或普通人的成功故事,就太浅薄了。令人惊叹的是,苏珊援引了内向性格研究的大量最新学术成果,有理有据地展示了,在一个喋喋不休的世界里,保持安静沉默的优势与潜在力量。
内向并非次一等的性格,但当内向者需要表现不同的自我时,该如何应对?苏珊给出的答案来自利特尔教授。开创自由特质理论的利特尔教授,是个超级内向者,同时又是成功演讲家。有一次,他告诉著名脱口秀主持人佐斯奇:每次演讲结束后,我会躲进第9个厕所间。佐斯奇答道:每次节目结束,我会躲进第8 个。这不是笑话,很多人都处在某种程度的外向伪装中。利特尔教授认为,内向者可以在某些个人核心项目中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换言之,内向者可以为了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爱的人,或者任何他们重视的事情表现出外向者的一面。关键是用正确的步骤确定自己的个人核心项目,这样当内向者戴上外向面具时,只是为了一项值得的任务作出的暂时改变,而不是自我否定。另一个法宝是恢复壁龛。它可能是空间上的,比如利特尔教授的厕所间;也可能是时间上的,就像两个工作会议之间为自己留出的音乐空隙。
作为一个内向的作者,苏珊已经讲了太多。但最终的答案,仍然是做你自己。
办公室恋情恶果VS好处
90后求职女生吴丽春:“相信勇敢之后必有春天”
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亟须顶层设计
职场为人处世三大准则:爱岗敬业 不卑不亢 自信坦然
创业,会给职业生涯加分多少?
中国IT城市满意度排名
15个细节助你走向美好的职业生涯
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排名 上海居首
大学生利用过年前短短的十几天兼职
大学生如何弥补自身的求职劣势
彩虹族成职场白领新宠
高校“求职达人” 毕业即获50万年薪 做好职业规划
别把职业规划当成口头禅
2010全球城市排名中国七城市上榜 北京排名十五
新兴职业发展遇瓶颈 或"无地用武"或"有市无人"
大一小伙骑单车37天到拉萨 全程2166公里
关于主动性的三个小故事
职场白领热门电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