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提纲_毕业论文-查字典大学网

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提纲

2016-12-21 09:37:05am

论文提纲只是论文的一个思路框架,因此论文提纲既要简洁,又要达到写作目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提纲,欢迎阅读查看。

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提纲一

致谢 5-7

摘要 7-10

Abstract 10-13

目录 14-17

图目录 17-18

表目录 18-19

1 导论 19-29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9-23

1.2 研究问题 23-24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24-26

1.4 研究方法 26-28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28-29

2 文献综述 29-71

2.1 家族企业与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29-33

2.1.1 家族企业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29-31

2.1.2 企业慈善捐赠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31-33

2.2 家族企业的界定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 33-42

2.2.1 家族企业的界定 33-36

2.2.2 社会情感财富理论 36-42

2.3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分析 42-51

2.3.1 利他主义 43-45

2.3.2 战略性动机 45-47

2.3.3 政治动机 47-49

2.3.4 管理层机会主义动机 49-51

2.4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 51-61

2.4.1 制度层面的分析 51-53

2.4.2 组织层面的分析 53-58

2.4.3 个体层面的分析 58-61

2.5 家族企业视角下的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研究 61-67

2.5.1 我国家族企业慈善捐赠的历史演进 61-66

2.5.2 家族影响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研究进展 66-67

2.6 文献述评 67-71

3 理论框架 71-75

4 家族涉入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 75-91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5-79

4.1.1 家族涉入变量的选取 75-76

4.1.2 家族涉入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 76-79

4.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79-82

4.2.1 样本和数据来源 79

4.2.2 变量定义 79-81

4.2.3 分析方法与模型 81-82

4.3 实证分析与结果 82-87

4.3.1 描述性统计 82-84

4.3.2 回归分析结果 84-87

4.4 本章小结 87-91

5 社会情感财富对家族涉入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中介效应 91-109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91-97

5.1.1 社会情感财富维度选取 91-92

5.1.2 家族涉入对社会情感财富的作用 92-94

5.1.3 社会情感财富的中介效应 94-97

5.2 变量定义与分析方法 97-99

5.2.1 变量定义 97

5.2.2 分析方法 97-99

5.3 实证分析与结果 99-106

5.3.1 描述性统计 99-101

5.3.2 回归分析结果 101-106

5.4 本章小结 106-109

6 制度环境对家族涉入、社会情感财富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调节效应 109-129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09-115

6.1.1 制度环境对家族涉入与社会情感财富关系的调节效应 109-112

6.1.2 制度环境对社会情感财富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调节效应 112-115

6.2 变量定义与分析方法 115-117

6.2.1 变量定义 115

6.2.2 分析方法与模型 115-117

6.3 实证分析与结果 117-126

6.3.1 描述性统计 117

6.3.2 家族涉入、制度环境与传承意愿关系的回归分析结果 117-122

6.3.3 传承意愿、制度环境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回归分析结果 122-126

6.4 本章小结 126-129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129-135

7.1 研究结论 129-133

7.2 研究启示与政策建议 133-134

7.3 研究局限及展望 134-135

参考文献 135-15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57

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提纲二

致谢 5-9

摘要 9-12

Abstract 12-14

目次 15-21

插图 21-23

表格 23-25

1 导论 25-38

1.1 问题的提出 25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25-30

1.2.1 研究目的 25-29

1.2.2 研究意义 29-30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30-35

1.3.1 研究方法 30-31

1.3.2 研究框架 31-35

1.4 研究的创新点 35-38

2 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一个关于公平与效率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38-87

2.1 引言 38-41

2.2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41-62

2.2.1 工作一代的养老负担 41-50

2.2.2 退休一代的养老福利 50-56

2.2.3 政府的财政预算平衡 56-62

2.3 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与帕累托效率标准 62-66

2.3.1 帕累托效率标准:人口增长率的作用 62-64

2.3.2 帕累托效率标准的拓展:同时考虑人口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作用 64-65

2.3.3 帕累托效率标准的拓展:同时考虑人口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就业率的作用 65-66

2.4 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66-76

2.4.1 经济增长对养老保险体系的影响 66-68

2.4.2 资本市场对养老保险体系的影响 68-70

2.4.3 劳动力市场对养老保险体系的影响 70-75

2.4.4 研究发现 75-76

2.5 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76-79

2.5.1 关于贫富差距的规范研究 76-77

2.5.2 关于贫富差距的模型研究 77-79

2.6 政治决策机制:投票理论研究 79-84

2.6.1 投票决策模型: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决策机制 79-82

2.6.2 投票决策模型:法定退休时间的决策机制 82-84

2.7 小结 84-87

3 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历史与背景 87-120

3.1 改革历史 87-107

3.1.1 初创期的改革(1951-1965年) 87-91

3.1.2 暂停冻结期的改革(1966-1976年) 91-92

3.1.3 恢复重建期的改革(1977-1990年) 92-95

3.1.4 筹资模式调整和缴激励机制建设期的改革(1991-2005年) 95-103

3.1.5 新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探索期(2006年至今) 103-107

3.2 改革背景 107-116

3.2.1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财政压力 108-110

3.2.2 市场化改革与劳动力流动 110-112

3.2.3 城镇化与城乡差距 112-114

3.2.4 全球化与国外养老改革实践冲击 114-116

3.3 改革面临的问题与阻力 116-118

3.3.1 改革面临的问题 116-117

3.3.2 改革阻力 117-118

3.4 小结 118-120

4 分配公平与运行效率的互补效应基于动态时间一致性的养老改革 120-151

4.1 引言 120-122

4.2 理论基础 122-125

4.2.1 强调经济功能的研究 122-123

4.2.2 强调强调投资收益的研究 123-124

4.2.3 强调预算平衡的研究 124-125

4.3 互补效应的内涵与动态时间一致性模型 125-131

4.3.1 分配公平与运行效率之间的互补效应 126-128

4.3.2 动态时间一致性模型 128-131

4.4 动态时间一致性原则下的互补效应分析 131-139

4.4.1 基于互补效应最大化的动态投资收益率分析 132-133

4.4.2 基于互补效应最大化的社会福利增量分析 133-139

4.5 经验检验:来自中国的证据 139-148

4.5.1 数据来源及参数设定 139-141

4.5.2 分析所用指标的描述与统计分析 141

4.5.3 1978-2012年间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动态时间一致性检验 141-145

4.5.4 对2014-2044年间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动态时间一致性的预测 145-148

4.6 小结 148-151

5 形式公平与运行效率的替代效应基于实质公平的养老改革 151-189

5.1 引言 151-153

5.2 理论基础 153-158

5.3 公平决策模型、替代效应与实质公平的内涵 158-165

5.3.1 公平决策模型 159-163

5.3.2 替代效应的内涵及其度量分析指标 163-165

5.3.3 实质公平的内涵及其度量分析指标 165

5.4 基于实质公平的替代效应分析 165-171

5.4.1 替代效应的存在区间及个体异质性和失业风险的影响 166-167

5.4.2 对比分析不同养老保险体系的替代效应 167-170

5.4.3 形式公平和运行效率的取舍:替代效应对实质公平的影响 170-171

5.5 经验检验:来自中国的证据 171-186

5.5.1 度量指标结构及数据来源说明 171

5.5.2 检验不同养老保险体系的替代效应:不考虑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情形 171-177

5.5.3 检验不同养老保险体系的替代效应:考虑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情形 177-179

5.5.4 对实质公平性的检验:个人维度 179-180

5.5.5 对实质公平性的检验:制度维度 180-182

5.5.6 检验不同参保者在同一养老保险体系中的投资收益率:个人维度上的绝对水平值比较 182-185

5.5.7 检验同一参保者在不同养老保险体系中的投资收益率:制度维度上的绝对水平值比较 185-186

5.6 小结 186-189

6 城乡户籍与性别的重叠效应基于身份公平的养老改革 189-216

6.1 引言 189-190

6.2 理论基础 190-195

6.2.1 关于城乡差异的研究 191-193

6.2.2 关于性别差异的研究 193-195

6.3 基于身份差异的代际交叠模型 195-203

6.3.1 个人行为 196-197

6.3.2 厂商行为 197-198

6.3.3 政府行为 198

6.3.4 市场出清的条件 198-199

6.3.5 模型求解与结果讨论 199-203

6.4 重叠效应、身份公平及其实现途径 203-214

6.4.1 重叠效应的缘起:户籍身份的标签效应 203-205

6.4.2 重叠效应的缘起:性别身份的标签效应 205-208

6.4.3 重叠效应的涅磐:户籍与性别的交互作用 208-210

6.4.4 身份公平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210-214

6.5 小结 214-216

7 不同养老保险体制的对比研究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占优策略 216-236

7.1 引言 216-217

7.2 理论基础 217-220

7.2.1 关于运行效率的研究 217-219

7.2.2 关于分配公平的研究 219-220

7.3 模型建立与分析求解 220-226

7.3.1 社会福利函数 221

7.3.2 个人的行为 221-222

7.3.3 厂商的行为 222-223

7.3.4 政府的行为 223-224

7.3.5 模型求解 224-226

7.4 模型结果讨论与经验分析 226-233

7.4.1 制度的运行效率 227-230

7.4.2 制度的分配公平性 230-233

7.5 小结 233-236

8 公平与效率对养老改革的双重约束延迟退休?还是并轨? 236-261

8.1 引言 236-238

8.2 理论基础 238-242

8.3 模型分析 242-248

8.4 经验检验:来自中国的证据 248-259

8.4.1 参数设置、指标计算及数据来源 248-250

8.4.2 对延迟退休和并轨在解决养老金亏空问题上的效果进行模拟分析 250-253

8.4.3 对延迟退休和并轨两种养老改革方案的代内公平性及代际公平性进行模拟分析 253-256

8.4.4 对两种养老改革方案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进行模拟分 256-259

8.5 小结 259-261

9 养老金亏空与劳动力市场的联动效应普遍延迟退休,还是分类延迟退休? 261-276

9.1 引言 261-263

9.2 理论基础 263-265

9.3 研究假设与模型 265-268

9.3.1 研究假设 265-266

9.3.2 模型 266-268

9.4 延迟退休方案的选择机制 268-271

9.4.1 养老金亏空与失业率双重制约下的退休方案选择 268-270

9.4.2 基于政治可行性的延迟退休方案选择 270-271

9.5 数据模拟 271-274

9.5.1 模拟分析延迟退休对养老金亏空的影响 271-272

9.5.2 模拟分析延迟退休对失业率的影响 272-273

9.5.3 模拟分析不同延迟退休方案的政治可行性 273-274

9.6 小结 274-276

10 结论 276-281

10.1 研究结论 276-279

10.2 研究展望 279-281

参考文献 281-30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300

以上就是查字典大学网为同学们带来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提纲”内容了,希望看完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力量,对同学的生活有所启示,更多内容在这里,请继续关注我们。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院校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